每每有人问起我的职业,问起我的工作感受,我都这样说——我是一名语文教师,一个幸福的语文教师。

我们这一代语文人,是读着铁凝的《哦,香雪》、路遥的《人生》等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是20世纪80年代乡村小学的民办教师,那时纯文学很流行,语文魅力四射。我在学校参加了文学社,和一群文学青年一起,读文学名著,听诗歌讲座,办油印刊物。考进师范,转正后,我就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学语文、教语文,做了三十多年的语文传承人。

语文人爱语文天经地义。我们记得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汪国真的《热爱生命》——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们不忘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为我们的母语,语文博大精深,妙不可言。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朱永新出了一本新书,书名叫《每天都是最美时光——致教师》。在该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一位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天生不安分、有激情、会做梦的教师。我不能算教书教得最好的,但我可以说,我是具备较深的语文情怀的,一直保持对教学的热情和激情。用心设计教法,精心构建课程。课前三分钟,安排学生演讲,营造学语文气氛;每周一次语文活动,或辩论赛,或诗歌朗诵,或读书读报会。我的学生尽管都是农村孩子,但学语文的兴趣普遍还好,班级也有一些语文特长生,写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作文……这些都是令我欣慰的,也是我保持语文教学激情的动力。

我喜欢阅读,但读书有些杂,既读语文专著期刊,提升专业素养,也读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还读哲学经济类书籍,汲取人文营养。台湾省著名出版人高希均先生有句名言——自己再忙也要读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小也要藏书,斯言极是!如果说读书是语文教师的分内事,那么,写作就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我爱好写作,教学论文和文学作品都写过,有的发表在省市报刊上,加入了安徽省作家协会。语文教师不是诗人,但可以有诗人的气质;语文教师不是作家,但要有作家的情怀,我一直觉得,教学激情和写作爱好是语文老师的“标配”。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服务于乡村小学。不光教语文,还当班主任。班主任“官职”虽小,但在孩子们的心里,却有很大的权威。小学生年龄小,胆子也小。在班集体建设中,我放下“官架子”,使同学成为班级的主人,和同学成为朋友,谁也不训谁。遇到难解决的问题,多开班会、讨论会,广开言路,民主管理,让每位学生在集体中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班级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融入学生,是件幸福的事。班级中的“淘气包”“调皮鬼”难管理,可古往今来,他们当中难免会出现“爱迪生”“贝多芬”“齐白石”似的人物。只要班主任心态摆正,用博大的胸怀去包容,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去呵护、温暖他们,就能把他们转化成特长生,转化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看到孩子们开心学习,快乐成长,我幸福;做一个语文人,我幸福;当一辈子语文老师,我很幸福!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