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教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基础德语教学在高校教学体系当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础德语教学模式呈现出创新探索趋势。这是因为基础德语与汉语言的构成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在学习基础德语时会感到困难。TPR教学法作为一种灵活性和科学性兼具的教学方式,可以结合基础德语教学内容,实现基础德语教学创新,从而全面提升基础德语教学质量。文章详细分析了TPR教学法的内涵与作用,目的是研究出TPR教学法在高校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高校 基础德语 TPR教学法

TPR教学法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James J·Asher提出的,其内容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借助精心的课堂设计,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学习。TPR教学法不仅注重学生课堂中的动脑思维,而且还注重学生课堂中的肢体动作,促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进而掌握教学中所要求记忆的知识点,实现第二语言的学习。TPR教学法在外语教学当中运用得较为广泛,在高校基础德语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证明TPR教学法是适用于高校基础德语教学的。TPR教学法能够全面地将高校基础德语教学当中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训练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使学生掌握基础德语知识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德语表达能力、语言交际能力。高校基础德语教学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展现TPR教学法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基础德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TPR教学法内涵概述

TPR教学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全身肢体反应教学法的简称,是一种结合语言行为的教学模式,其主要是在教学过程当中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当中实现语言教学目标。一般情况下,TPR教学法在第二语言教学当中运用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借助听力理解与说话技能的发生,科学合理地开展语言课堂教学。在TPR教学法目标的引导下,适当地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让学生接收外语声音指令,使其充分理解相对应的肢体动作,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能将语言教学知识运用于语言实践之中,实现学生“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TPR教学法强调肢体动作和语言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并且认为肢体动作配合相应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学生“听懂”外语声音指令的基础上,借助肢体动作指令,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确保学生能高效、愉悦地学习语言知识。TPR教学法适用于每个阶段的外语课堂教学,也是高校基础德语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TPR教学法在高校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应用

1.有利于提升高校基础德语教学效率

TPR教学法是在教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辅助完成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一种具备导向性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基础德语教学过程中,借助TPR教学法全面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听力,促使学生按照指令和规则做出相应的肢体动作。高校基础德语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当中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德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起着重要的作用。客观来说,德语专业的学生对于德语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因为德语知识构建相对比较复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知识点混淆等问题。虽然高校很多学生都已成年,自主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是高校德语基础教学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积极借助TPR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德语的热情,调动学生探究德语知识的欲望,帮助学生弄清易混淆的知识点,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重点词汇和单词,全面强化德语教学效率。

2.有利于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高校基础德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TPR教学法运用于高校基础德语教学当中,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TPR教学法的引导下,教师可以更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德语知识的同时,还能了解怎样和学生接触更好,从而强化学生的交流能力和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高校基础德语教学整个阶段的难易程度不同,从简单的字母发音到难度较大的“听、说、读、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变化过程,TPR教学法可以结合教材难易程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活动设计。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拓展词汇量,使其掌握固定搭配与重点语法知识,然后借助科学合理的TPR教学设计,既能很好地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又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有利于教学方法创新改革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高校基础德语教学很长的一段时间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法占领着主导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学生对课堂的要求也不断提升,学生更喜欢具备一定趣味性和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借助TPR教学法可以将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分层教学等诸多教学法融入高校基础德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学习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基础德语知识,改变传统教学法和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创新。

TPR教学法在高校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科学引入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TPR教学法当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而且还可以调节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紧凑和活跃。高校基础德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游戏教学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记忆重要的知识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实现寓教于乐。教师在开展德语基础教学时,在单词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记住更多的单词,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实施小组单词背诵车轮战。《当代大学德语2》第二单元当中涵盖了诸多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两组学生进行车轮战单词比拼。每个回合在两组当中选出一个学生进行单词比拼,当教师读德语单词时,学生就要结合单词意思指向相应的身体部位,若某个学生指示错误则淘汰换下一个学生。当教师读“Bein”时,学生则要第一时间指向自己的腿;当教师读“Ellbogen”时,学生则要第一时间指向自己的手臂。借助紧张刺激、竞争激烈的比赛,能够更切实有效地调动学生记忆单词的积极性,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短时记忆力,激发学生学习德语的热情。

2.合理引入情境教学法

在高校基础德语教学中,虽然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可以增强学生记忆知识、背诵知识的质量和效率,但这种方式也在某些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在开展高校基础德语教学时,可以积极使用TPR教学法,在高校基础德语教学当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然后将学生引入到特定的德语学习氛围当中,激发学生的德语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转变过去传统的过于枯燥乏味的文本学习模式,使学生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高校基础德语教学中涵盖了诸多适合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且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而当下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为高校基础德语情境创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在学习《当代大学德语2》第一单元“wenn einer eine reise tut”时,针对“旅行”主题来说,教师就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将多媒体视频、图片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能够借助视频、图片等了解文章所阐述的内容。还可以将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等的图片或视频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德语知识,还能更深入地了解德语教学内容。而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氛围当中,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

3.高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法

高校基础德语教学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最关键的是人才培养方式能够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方式,进而形成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高校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自主分析问题的基础能力,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在TPR教学法的引导下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法,使学生通过合作、协调、互助的方式掌握知识,进而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实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任务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下达教学任务、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探究与学习,进而掌握德语知识。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任务分工,小组成员在相互帮助、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还能使学生在互动、交流、查找资料、总结经验等的基础上,拉近他们彼此之间距离,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交往能力等,使其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结 语

TPR教学法适用于高校基础德语教学,是一个极具科学性的教学法。教师在实际运用TPR教学法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紧贴基础德语教学内容引入游戏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诸多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真正实现学生的动手、动脑学习,提升学生的德语知识学习质量,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彩虹.英语教学中TPR教学法的运用融合研究[J].青年时代,2018(1):276-277.

[2]励洁丹.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德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409(15):188-189.

[3]霍佳.交际型教学法在基础德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江丛刊,2018(22):123-124.

[4]朱淑娟.情境教学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4(5):37-39+41-43.

[5]王腾腾.浅析参与式教学法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1):208.

[6]吕琰.深入体验,亲身感受——体验式教学法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9,39(19)127+131.

作者单位: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