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美丽的。但一个人的青春可以平庸无奇;也可以放出美丽的火花。可以因虚度而懊悔;也可以用结结实实的步子,走到辉煌壮丽的成年。”这就是他——作为一名教师的格言。正是在这条格言的指引下,他一路走来,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写满了勤奋、谦逊、严谨、求实。

邓传锋,男,汉族,1989年出生,2012年7月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同年9月通过陕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进入南郑教体系统,只身来到离家五百多公里的汉中市南郑区福成镇九年制学校,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山区教师生涯,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四年后,2016年9月,领导考虑到外乡人生活成家的困难,调动到南郑区红庙镇初级中学,一所农村山区寄宿制学校。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他扎根山区九年,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班主任及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不忘初心,扎根山区育桃李

福成镇九年制学校是南郑区最偏远的一所寄宿制学校,没有之一,距城区130多公里,由于毗邻四川、重山阻隔、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上班单程需近五个小时车程。

从小生活在“来安去安”的小城镇安。这块独特的土地造就了他坚韧倔强,热情豪爽的性格。大山深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但迎接他的却是校门口的大陡坡、坑坑洼洼的土操场、破旧的教学楼、一间不足8平米的宿舍,里面仅摆着一张半旧的书桌和两张凳子架起的木板床,简易的电灯泡照明,老化的线路不时地冒出呲呲的火花。饮水要跑去很远的食堂,去厕所也要跑到百米外的公厕。这些简陋的条件虽没给他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接下来各种难题接踵而来。因地处偏远山区,手机信号不通,手机成了摆设,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与家人取得联系;因水土不服,他的身上长满过敏性寻麻疹,每天晚上奇痒无比,难以入睡,只能不停地就医吃药;因语言不通,与学生和家长很难沟通,只能找同事进行“翻译”;因周末无处可去,只能待在学校,白天万籁俱寂,晚上漆黑一团。很多个夜晚,坐在黑暗中,被恐惧与寂寞深深包裹着的他开始想家,甚至想到过离开。可当第二天太阳升起,看到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当孩子们围在身边说:老师我可喜欢您的课了;当同事们关切的问:你有什么需要告诉我;当家长在他宿舍门口偷偷放下玉米棒、折耳根。一切的一切让他慢慢觉得黑夜和孤独不再可怕,因为收获的温暖与感动足够照亮漆黑的夜。他下定决心,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他要站在那三尺讲台上,用粉笔勾勒出孩子们的梦,点亮孩子的世界,照亮山外的视野。

潜心育人,教坛新秀初长成

邓传锋老师在教学中始终怀着满腔热情,他坚持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刚开始一个年级组办公室只有一台电脑,他就等其他老师用完后再熬夜做课件。有了自己的电脑后,便经常工作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邓传锋除了自主研究外,每年都积极参加各类培训,虚心向专家学者请教,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使他的课堂和其他老师不太一样,他善于搜集学生身边的事例和情景用于课堂激发兴趣,善于捕捉课堂生成利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引导性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行对话式课堂教学。他的教学方法不仅深受学生喜爱,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同行们的认可。在南郑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南郑区中小学微课及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中荣获三等奖;承担汉中市教学能手赛前培训工作;多次被聘为汉中市继续教育全员远程培训工作坊坊主;完成多个课题和校本研修;在国培计划、青年教师助力成长、“汉山—红庙”七校联盟等活动中进行示范课展示和专题辅导,广获赞誉。

扶贫济困,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为了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他不畏山路崎岖,挨家挨户走访。通过家访了解到学校大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甚至还有孤儿。从此他便担负起老师与亲人的双重角色。课上,他是严肃认真的邓老师;课后,他是解决困难的“及时雨”。

在福成镇九年制学校担任班主任期间,学生朱继林突发阑尾炎,在课堂上疼的滚到了地上,他毫不犹豫背起学生就往医院跑,并垫付了医药费,后来他发现朱继林是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留守儿童,便每月资助生活费直至他考上大学;在红庙镇初级中学担任年级组长时,他在与学生谈话中发现有很多家庭贫困的学生,便用自己的工资为他们补助适量生活费,调查到学校有4名孤儿及特困生,便联系到西安创奇社的爱心人士,为杨周全、屈宝、向波和段红梅四名学生资助每月的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

在帮助贫困生的同时他发现这些孩子缺乏家人的正确教导,更没有别的途径获取精神上的丰富。于是他买来了各种课外书籍,利用课间为孩子们阅读。扶贫先扶智,他想以书为眼,让孩子们认识世界,让他们知大事、立志向,发掘自身潜能,找到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他用这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帮扶,让温暖的阳光照进了孩子们的内心,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得到了真正的成长。

倾心付出,奋斗担当谱华章

九年里,他在责任面前永远冲在第一线。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主动请缨承包两户最偏远的,去时艳阳高照,回时星辰满天。他充分利用自己数学课教师思维敏捷的优势,鼓励贫困户学技术,靠勤劳和汗水致富,经过他的不断引导,他承包的两户不但脱贫,而且逢人便夸他。年初疫情来临,他主动放弃休假,第一时间从老家赶回学校值班。平时工作中,他从未因私事请过假,也正是这份付出以及对业务的无限钻研,让他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教学能手”“汉中市教学能手”“南郑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南郑区中小学微课及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学校“优秀班主任”“教学质量优胜者”“优秀社团辅导老师”“教研组活动优秀组织者”等,而这些称号对于他都是实至名归。他为孩子们打开了梦想,让他们能被温柔以待;他只要有机会,就愿意燃烧自己,用温暖的光照亮孩子们前进的路;他用自己九年的倾心付出,以奋斗与担当谱写出青春华章。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