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我家在定边县姬塬镇最南端的一个小山村里,四方静卧的矮山紧紧地围着我家。

我父亲年少丧父,二十出头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那时,刚完婚的父亲没有太多积蓄,我的两个叔叔也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奶奶年老多病,一家人生活的担子全落在了父母的肩膀上。

家乡的模样在记忆中远去,日复一日不变的是父亲早出晚归的农耕生活。然而,父亲起早贪黑挣来的钱对我家来说却是杯水车薪。为了给两个叔叔娶媳妇,为了给奶奶看病,父亲不断地借钱,几年时间,家里就欠下了十几万元的债务。当债主拿着欠条出现在我家门口时,我顿时觉得整个世界变成了黑色。我家在债坑里越陷越深,贫困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我们。我永远忘不了那时因贫困而羞愧的窘迫,也忘不了父亲百般讨好后的无奈神情。

正当父母一筹莫展之际,我们家被认定为精准扶贫户,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就像温暖的春风一般吹进了我家。精准扶贫扶持发展养殖业,我们赶上了;精准扶贫的助学资金,我收到了;精准扶贫提供的安居房,我们住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我们喝上了!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父亲经常要拉着驴到三公里外的小山沟里去驮水。现在,水利局实施的“小水窖,大效益”很好地解决了之前“水贵如油”的问题。在政府的关爱和帮助下,我家渐渐有了存款,父亲的干劲越来越足。我看到了生活在变化,看到了希望在升腾。

扶贫干部待我们如亲人,经常上门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因此我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位“扶贫叔叔”。放学回家后,我常常听父亲说:“‘扶贫叔叔’来看望我们了,不仅送来了米和面,还送来了温暖。”“‘扶贫叔叔’今天又打电话了,叮嘱我们遇到困难时及时找他们。”“‘扶贫叔叔’今天送来了一些课外书籍,鼓励你好好学习。”……父亲的话音里满是喜悦和感激。

借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通到了我家,雨天出行再也不用担心泥巴裹满裤腿了;家门口安装了路灯,夜晚出门再也不必担惊受怕了。傍晚时分,村上的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妇女们随着音乐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老人们悠闲地在广场上散步聊天;孩子们你追我赶在广场上快乐地玩耍……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我生在了最好的时代,一边享受着党和国家的资助与关怀,一边享受着父母和老师的爱护与栽培,我是幸运的。我自当永远铭记这份恩情,努力读书,用自己的力量为亲爱的祖国添砖加瓦。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