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手帕,不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却能体现出我们陕西文化的内涵,朴实而灿烂,简直是多功能。

陕西八大怪之“帕帕头上戴”

常听爷爷奶奶絮叨,“陕西八大怪,帕帕头上戴……”我倒觉得一点儿也不怪,多实惠、多美好。听老人们说,经济贫困时期农家妇女有了一张“花帕帕”似乎就有了“全天下”:

头上的花手帕,是最美的一朵花;手上的花手帕,是实用的一块布;别在胸前的花手帕,是灿烂绽放的装饰;地上的花手帕是卫生的坐垫……只要是你能想到的,花帕帕都能做到,即便你想不到的,依然能做到。

过年时的剪纸上,剪出的妇女们都是头戴帕帕忙活的身影,劳累却显得喜气洋洋。奶奶过节时蒸的花馍,造型生动形象,色彩鲜艳夺目。小时候的我总觉得还缺点儿什么,当把奶奶的花帕帕顶上去后,立马觉得好看起来。

一块花帕帕,可能是块普通的粗布手帕,可挥来摆去就变得风情万种了。

我家外婆之“花帕帕”

我唠叨这么多,你们可能都不大信。我来切换一下镜头,让你们来瞅瞅我家外婆。

夏天,艳阳高照,身子骨还很硬朗的外婆,一从地里干活回来,就在家门前的核桃树下和邻人们歇凉谈笑了。

树下,她的头顶已经被一块好看的花手帕遮住了,斑驳的阳光只能照在她花白的鬓发上。

再向下看,她的口袋那儿还露出一块花手帕的一角,她每次去地里干活前,总会包上些小零食,瓜子花生的,好在地里闲来嗑嗑。

她的手上还拿着一块花手帕,掸着身上的灰尘。她跟别人不一样的是,手帕们分工明确,每块都是专用的。

娃娃们暗地里都叫她“花婆婆”。或许,花手帕引发了孩子们的遐想吧?

臭美小姑娘之“帕帕头上戴”

瞧着,那个穿着刚做好的“新衣服”的小姑娘(都是她翻箱倒柜,用妈妈的各色围巾拉着扯着混搭的),在镜子面前学着大人样,转过来扭过去,时而整整衣领,时而提提裤子,时而又梳梳头发。

“不对不对,还是少点啥。没错,少块好看的‘花帕帕’。”她寻思着,踮起脚尖,从衣柜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妈妈心爱的花丝巾,又跑到镜子前,在头上摆弄起来。

她一边翘着“兰花指”在空中比划着,一边瞧着镜子里的小姑娘,笑得那么开心。妈妈在门后悄悄地看着,用手机记录下了这一幕。

八年过去了,至今想起,我还会不好意思。

“多功能的花帕帕”,是头顶的一朵花,是手里实用的一块布,是可以包裹东西的小坤包,是干净的坐垫。花帕帕的实惠,让那时的农村妇女们不去在意别的。虽不富裕,但仍过得舒心而快活。

“帕帕头上戴”,戴的是陕西人祖祖辈辈留下来的传统习惯,戴出的是质朴的陕西人心中那朵灿烂的民俗花。

(指导教师 何新峰)

责任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