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首歌,爱是乐曲,情是歌词。这是一个平凡的三口之家,主人公夫妇还有一个孩子,每个旭日升起,家里成员以各自忙碌姿势从这个家门口起航,用辛劳奏起生活的合谐乐章。

她是一位普通的小学老师。身材娇小,加上不大出众的模样,所以走在大街上瞬间就融入了人群,唯一独特的地方就是人很随和,脸上时常挂着微笑,见到熟人总是热情地打招呼。

她有着强烈的责任心,每天早出晚归,一颗心似乎总是悬在学校的大小事情上,她家先生总是笑道:“媳妇啊,有你这样的工作狂吗?你要是当了校长就不要家了吧!”笑归笑,说归说,先生对她的工作还是极尽所能地予以支持。诸如:为学校演出借服装和道具;有公开课任务时帮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夜晚在她备课或者写材料时,在电脑桌上悄悄地放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再关照一句:“早点休息”……

她是孩子们的亲密朋友,学生是亲其师则信其道。经验丰富的她,每带一级学生,首先正面要求孩子们要具备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比如:早起早睡,按时完成作业,每天养成阅读的习惯等。每节课都全力以赴给学生创建乐学、爱学的课堂,课堂上充分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她的课堂是活泼而欢愉的课堂,孩子们在她的课堂上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她含笑的眼神使学生勇于表达,她激励性的话语鼓励每个孩子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乐于和她交流,乐于和小组内的小群体交流;在她的课堂上,孩子们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孩子们在音乐中带着想象感受贝多芬的月光曲,在激情朗读中感受杜甫听到收复家乡后的喜悦心情,在二泉映月的写作背景中体会阿炳的悲惨命运,在她充满感情的讲述和视频播放中走进海伦凯勒的盲人世界……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年年、天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看似简单而重复,但是要做好每一个环节是要付出心血的,是要用恒心、耐心来谱写的。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一届一届的学生、一个又一个活生生而富有思想的小“大人”,也在促使这位坚毅的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专业素养,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策略。她深知现在的教育不再是:“要交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时代了,信息的发展促使教师做引导型的教师,要善于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把孩子们引到溪水边、引到知识的海洋边,让孩子们自己探寻知识的甘露,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孩子们的学习伙伴,与孩子们一起体验学习的过程。因此,现在的她,备课更细致、思维更广阔,有时候为了一个细微的问题她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为了形象地展示一个知识点,她会反复修改教学设计和课件。

对她而言,课堂就是自己的人生舞台,她喜欢这个职业,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感觉。作为一个富有经验的教师,孩子们的微小变化她尽收眼底,班队会、特殊的节日、课前、课后都是她教育孩子们的良好时机,这样既维护了孩子们的自尊,又强化了孩子的爱心教育。

她信守一个原则:“孩子的爱心和自信比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使每个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

他是一所高校的副教授,正值英年,两鬓的头发却已疏落、斑白。他既有教学任务又有科研任务,经常忙得没有白昼之分,白天,他除了上课,还要指导研究生做实验,自己还要亲自去试验田搞实验,临近天黑,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家门,吃过简单的晚饭,又开始整理数据写研究论文,多少个夜晚,孩子妈妈睡一觉起来,孩子爸爸还依然在书房备课或者写论文。

他是个让学生敬仰的好老师,每次上课前5分钟他就会站在教室的讲台上,大学生上课相对自由一些,可是他的课学生一般不会缺席,枯燥的专业课在他的旁征博引和展示下,那么生动,那么易于理解。他上课时,教本、教案就在讲桌上,可是他从来不看一眼,学生惊异于他的记忆和拓展能力,他的板书洒脱、简洁,学生的笔记详实、工整。

孩子爸爸的实验有一定的季节性。在他闲暇的时候,偶尔也会做好饭菜等候晚归的妻子,在她按响楼门铃之后,孩子爸爸就会一直含笑地站在家门口看着她缓缓地上楼,一手扶门,一手接过她的包,等她进门后再轻轻地关上家门,孩子妈妈换完鞋后,他会顺手把鞋摆好。这个细小的动作,虽然很不显眼,但是孩子妈妈很惬意很满足,往日的所有辛劳和委屈在这一系列细碎的动作中烟消云烟。她进卧室换衣服的时候,他就盛好饭菜,等她和儿子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餐厅边说话边愉快地进餐,这时候孩子是餐桌上的主角,他边吃饭边眉飞色舞地将学校发生的事情尽情倾吐给作为听众的爸爸、妈妈,诸如:语文老师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数学老师的课堂脑筋急转弯,学习委员发本子闹的笑话,他班的淘气包做了好事……

家是温馨的港湾,无论外边的风雨多大,家都会给人以安全和温暖。星空下,万家灯火云集,这个家的窗口灯光静谧,笑声爽朗而绵长……

责任编辑:尘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