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县方法”下的“教育支持”:一个县级教育扶贫样本
作者:孔祥娜
发布时间:2018-12-07 08:40:07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陕西省乾县在黄帝时称好畤,为祭天之所。现在地处祖国大西北的乾县在教育扶贫战役中,发挥“本土智慧”,把头扎进老百姓的家里,为乾县的脱贫攻坚创造、提供了“乾县方法”的“教育支持”。
准度:“找对对象”
最近,教师王有利的微信朋友圈里不断有人给他转账,不到三天时间,就收到了10290元,这些钱是为乾县一中学生薛优募集的。薛优品学兼优但家庭困难,父母和哥哥均为残疾人,由年迈的奶奶照管,家庭没有劳动收入,经济十分困难。教师王有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该生结对,为薛优联系镇村出具证明材料,发动亲朋好友、社会爱心人士及学校师生为其募捐生活费和学费。台湾一家爱心企业在从网上得知薛优的情况后,表示将资助其大学期间的全部生活费。事实上,在乾县像薛优这样由于教育扶贫政策的实施而得到了社会各界帮助、顺利延续学业的贫困学子还有很多。
教育扶贫蓝皮书中强调,教育在转型中的中国越来越成为利益冲突的重要领域,社会对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识别和要求均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教育扶贫标准与单一的经济维度确立的“贫困标准”内涵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在推进国家教育公平的整体进程中,兼顾国家扶贫的教育目标,而非单一的将国家扶贫目标直接对应为教育扶贫目标。”刘宏让告诉教师报记者,遵循中央的这种精神,县教育局组织全体扶贫工作人员加班加点,针对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并细致进行了核对资助对象的工作,最终确定2018年春季学期全县建档立卡贫困学生5455人中,符合资助政策的2486人。并让家长及时对资助政策及兑现情况知晓。对2018年秋季就读的4945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部制定了帮扶措施,进行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全县各个学校定期开展建档立卡学生、贫困学生、残疾学生、留守学生送关爱工作。每月上报扶贫经验做法,交流经验,促进工作落实,哪个乡镇的做法可行有效,便立即在全县教育系统内全面推广。
在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扶贫脱贫工作的同时,针对非贫困户尤其是按照政策最终“落评”的,县教育局努力做好非贫困户未享受资助学生的政策解释工作,避免后续“次生”问题的发生。记者随机采访两位曾经被报备但未被最终确定为贫困户的村民,均能说出其中的政策原因并表示这样做符合政策、公平合理。
力度:扶一个,起一个
在乾陵博物馆举行的“博物馆知识进校园”比赛活动中,已进入紧张而快速的抢答环节,选手中有一个孩子频频抢先举手并正确回答。抢答的孩子叫韦波,是一个智力发育轻度迟缓的孩子。后来,班主任师军涛在“大家访”时了解到韦波一家四口人,父母无技术且患慢性病常年吃药,仅能从事轻微的田间劳作,哥哥上大学,家庭负担较重。
“据有关资料,截至2015年中国仍有12.8万个贫困村,每个村几乎都有类似韦波家这样的贫困家庭。”因此,施军涛觉得能帮扶一个就是为整个中国的脱贫行动贡献了一份力量。此后,师军涛对薛优更加用心,不仅在课堂上让韦波多学多练;而且让韦波多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和公益组织的活动;课前饭后和韦波聊天谈心、解决思想问题。几年下来,韦波的学习成绩不但不比同龄孩子差,还在班级名列前列。
“大家访”是乾县教育局组织全县教师定期开展的一项活动,也是陕西省内多个地市县教育扶贫的重要一环。由县教育局定期组织各校教师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和家长、学生面对面交流,通过“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同时,加强贫困生、学困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跟踪。随后,各学校根据家访的情况,通过举办励志讲座、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健康意识,让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对于教育扶贫,乾县无论是教师还是老乡们,都能娓娓道来,“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先行条件。”一些村民还能将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的内容说上几句。这得益于县教育局之前在宣传上下了“狠功夫”。乾县教育局在扶贫攻坚工作初始便研究决定,组织教育扶贫政策宣讲团到乾县第一广场进行宣讲;县辖区内的16个镇办街道在有“集”的日子,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宣传资料开展教育扶贫政策宣传活动,并现场解读资助政策、答疑解惑;组建宣传车进村,不间断反复播放扶贫政策;教师在进行“大家访”入户时也要宣讲教育扶贫政策。同时,各个学校通过发放宣传单、召开班会、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形式宣传学生资助、控辍保学要求等政策,使家长、学生充分了解应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和国家资助政策、资助标准等,使教育扶贫相关政策深入人心。“教育扶贫的政策虽然好,但是不宣传到老板姓的眼里、耳里、心里,就等于打了一半的折扣。”乾县教育局政教科邓辉说。“使全县人民熟知党的扶贫政策,就是为了严格政策落实,不搞变通,确保贫困生资助金全额用于补助困难学生生活。”这种宣传给后续的扶贫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很多因政策评定标准未达标而没有被最终评选为贫困户的家庭,对于这种结果,均表示理解。
精度:由“扶”到“脱”的提升
除了直接帮扶贫困学生,乾县教育局还把目光转到贫困学生的家长身上。组建了十个驻村工作队,常年驻村开展扶贫工作,除工作队队员外,在每周二的“扶贫日”,安排所有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开展帮扶工作,通过走访慰问,及时了解群众生活及其困难,落实帮扶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贫困户的心焐热,让老百姓懂得‘既要苦干,更要巧干’的道理。要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立足实际,主动积极参与产业帮扶、就业培训等活动,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和自身的努力,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扶贫工作归根到底是群众工作,只要认识到位,功夫下足,干部群众一条心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乾县教育局刘宏让说。
为了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使脱贫有后劲,按时实现小康,乾县职教中心承担起了教育扶贫培训任务,通过采取请专家授课、现场培训、技术指导、“农家课堂”等方式,按农时分模块实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都能实实在在地学到种、养殖技术,充分发挥教育扶智扶技作用。2018年截至目前,县职教中心共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7期,培训5846人;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7期,共培训7625人;教育扶贫培训5期,共培训174人,为贫困农村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提供了技术支撑。(文中未成年人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