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理工大:五联动模式将贫困地区产品推向全国
作者:冯丽颖
发布时间:2018-10-22 17:15:23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10月18日上午,在西安理工大脱贫攻坚帮扶略阳县农特产品直营店里,记者看到,有乌鸡、黑木耳、香菇、土蜂蜜、绿茶、黑豆等多种略阳农特产品,摆放乌鸡蛋的冷柜里空空的,“乌鸡蛋等农产品很受欢迎,最近供不应求。”西安理工大后勤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承黎道,“直营店是响应国家扶贫号召和陕西省‘双百’工程安排,学校与略阳县政府合作,于2017年12月正式营业,学校免了叁年租金,补助了装修款。至2018年9月中旬,直营店对外经营销售额41.6万元,其中从贫困户手中直接采购额累计20万余元。依托直营店经营商实现网上销售收入98.0万余元,带动贫困户524户1700人,户均增收1870元。”
2017年5月,根据陕西省委高教工委、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扶贫工作开发办公室有关“双百工程”的安排,西安理工大被确定为略阳县教育扶贫帮扶单位。
略阳县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距西安路远难行,境内山大沟深,贫困发生率高。面对艰巨的扶贫任务,西安理工大党委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的高度,及时启动、积极谋划、认真推进对略阳县的教育帮扶工作。
经过实地调研、科学分析,西安理工大认识到,略阳县拥有杜仲、天麻、香菇、乌鸡、黑木耳、黑河猪等优质土特产资源,但由于宣传不到位、展销平台不广阔、社会认知度不高等因素,未产生应有的效益。对此,该校先后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议、专题工作会议、基层党委书记会议专题研究扶贫工作思路,并多次就帮扶工作思路和措施的拟定与略阳县交流、沟通,逐步明晰了以农特产品销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扶贫开发的帮扶思路,构建了以帮助略阳县特产开拓市场、扩大销售,引导促进规模化养殖种植的“扩需求、促供给”为工作重心的帮扶模式。
探索建构的“五联动”特产帮销模式,形成“直销店+政府+学校+合作社+贫困户”的联合产业帮扶合作模式,建立了贫困户与政府、与经营企业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2018年9月30日,陕西省高校“双百工程”扶贫日活动安排部署会暨“双百工程”消费扶贫现场会在西安理工大学召开,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副书记李智军听取该校特产帮销工作情况报告后,认为该校实施特产帮销扶贫项目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模式有效、可行,值得研究、借鉴。
略阳县万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的乌鸡
西安理工大校领导介绍,“五联动”特产帮销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大整合:
线上与线下联动。农特产品直营店开业以来,采用“订单收购、定点销售”方式,优先向贫困户采购。西安理工大帮助申请注册了直营店的微信公众号——百味网农产品店,面向师生定期发布产品信息,方便师生采购、消费。同时,积极联系“采农宝”“创客云商”等销售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对略阳农特产品进行推广销售。
校内与校外联动。西安理工大工会、子弟学校、后勤处、离退休处等部门先后在直营店采购高山冷水米、木耳、香菇等农特产品作为职工福利、活动奖品,累计金额32.8万余元。该校工会近日还赴略阳县沟通,落实教职工福利采购计划,初步拟定采购50万余元的农特产品;理工宾馆和三个校区十余间餐厅也积极联系采购略阳农副产品,开发有略阳特色的菜品,以实际行动支持直营店的经营。还依托3个校区内的超市,开设了略阳农产品展销柜台。10月15日,陕西省委高教工委召开“双百工程”优质农产品进高校直通车消费扶贫活动。西安理工大与略阳县现场签订了《优质农产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外,西安理工大利用各地校友会和校友企业联盟,大力宣传推介略阳县农特产。积极与街道、城管、环保、税务、市药监局等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协助特产店办理有关证照,争取优惠减免政策。
个人与集体联动。结合农特产品直销工程,西安理工大积极协调略阳县扶贫办、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在“两联一包”帮扶的何家坪村通过联系发放鸡苗、提供收购服务、开展上门技术指导等方式帮助村民养殖“略阳乌鸡”,积极支持帮扶户曹义军牵头成立了“略阳县万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有31户贫困户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目前养殖的主要是乌鸡和中锋,2400余只乌鸡将于10月底出栏,该校正在积极协助联系落实后续加工、运输、销售等工作。
培训与生产联动。配合农特产品养殖、种植和销售,西安理工大充分挖掘学科资源优势,积极协调校外教育教学力量联合开发相关培训项目。如在帮扶村村民及合作社成员中普及乌鸡养殖技术,开办了“乌鸡养殖培训班”;在略阳县天津职教中心和安康市育英中等职业学校设置了2个“农民培训基地”,依托基地提升农民技术技能素质,扶持帮扶村专业合作社发展,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西安理工大学邀请农业局有关技术人员开展乌鸡养殖技术培训
研发与服务联动。略阳县地存杜仲1亿多株,数量居全国前列,但其销售主要以原材料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西安理工大在略阳县横现河工业园区设立了“杜仲开发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该校组织科研团队以实验室研究为基础,在杜仲全产业链、原料基地建设、产品研发、质量标准制定等方面,提供产业项目智力支持和服务。
聚合了多种资源的“五联动”特产帮销模式优势明显:
西安理工大农特产品帮销项目工程启动以来,带动了部分贫困户增收致富,在一定范围内提升了略阳县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提升了贫困户通过发展养殖、种植产业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项目可复制性较强,有推广前景。“五联动特产帮销”模式聚焦惠农产业发展,具有主动融入精准扶贫、产业直抵贫困末梢,见效较快、周期较短的特点。陕西高校分布较广,各高校都有条件在校内或周边设立帮扶县农特产品直营店面或柜台,可以多校互相帮销,扩大销售范围,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陕西高校在西安市内比较集中,以各帮扶单位提供的农特产品直销平台形成销售网络,可将陕西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推向全省、全国。
直接带动贫困户增收,实现“造血”功能。“五联动”特产帮销模式,带动了“合作社”的成立,形成“直销店+政府+学校+合作社+贫困户”的联合产业帮扶合作模式,把贫困户纳入产业链中来,激发内生致富动力。
利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化养殖、种植。发展种植、养殖产业,使贫困户得到实惠,带动示范性较强,模仿复制容易,有利于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化养殖、种植。规模化后可以吸纳当地、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到企业就业,让贫困户实现稳定收入;可快速提高养殖、种植量;可进行标准化生产,统一进行技术培训,统一进行防疫,快速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可有效进行统一管理,降低成本;可统一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让所有参与的养殖户扩大利润,提高抗风险能力。
科研助力提升产品竞争力。西安理工大研究团队发现,杜仲叶及其提取物是一种天然中药饲料添加剂,具有增强免疫和抗病力、促进生长、改善肉质等独特功效,且无毒、无公害、无残留等问题,饲养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明显的优势。基地正积极探索以杜仲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工作,计划将略阳独有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乌鸡与全国地存数量之首的杜仲有机结合,推出更优质的“略阳杜仲乌鸡”产品,以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