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全省义务教育学校6373所,其中小学4752所,初中1621所。在校学生357.3万人,其中小学生252.3万人,初中学生105.0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5136所,在校学生169.6万人。”在7月24日开幕的省人大第十三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受省政府委托,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作了陕西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报告。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子女实现“零辍学”

报告提到,为缓解“乡村弱”“城镇挤”“择校热”等热点难点问题,省教育厅加强与有关厅局的沟通和协作,采取切实措施不断缩小城乡义务教育差距。

全省高标准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按照小学每生每年800元、初中1000元的标准(分别高出国家基准定额标准200元)对中小学校给予公用经费补助,农村寄宿制学校生均分别再增加200元。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补助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资助面约占寄宿生总人数的65%。

全面改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2018年,省级统筹下达义务教育学校建设项目补助资金34.83亿元,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和县城以上城区中小学建设,重点支持新建改扩建校舍、改造体育运动场地、购置图书、购置教育教学及学生生活急需的设施设备等。

着力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全省先后投入3.11亿元,支持实施特岗教师计划等项目。2018年特岗教师计划从4160增加到5800名。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补助教师5.8万人,实现乡村教师全覆盖。

实施校长教师交流轮岗。2017—2018学年,全省共交流轮岗教师1.83万人次,其中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交流教师1.2万人,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明显。

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2017年,城区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较2015年下降了19.67%,66人以上“超大班额”下降了61.21%。

全力做好控辍保学工作。2017年以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子女实现“零辍学”。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全省10059所中小学校、31万名教师,通过注册人人通平台享受到优质课程资源,学科教学应用工具的安装使用量在100多万余人次,有效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100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

报告提到,陕西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均衡发展,推进顺利;落实政策,促进公平;注重质量,内涵发展。目前,共有100个县(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双高双普”县(区)91个,教育强县33个。

报告也提到,由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涉及部门多,协调工作头绪多、难度大,一些配套政策出台比较缓慢。同时也存在对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支持不够,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班大、人多、入学难”等问题。

下一步,陕西将通过统筹资源,科学规划布局,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办学责任;健全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推进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质量,转变育人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强化督导,提高治理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


责任编辑:陕西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