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陕西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授课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西安交大党委书记张迈曾,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作首场授课。陕西省委高教工委书记董小龙主持活动。

张迈曾和黄维分别以“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浓郁的家国情怀”“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为题,紧密联系教育工作和师生思想实际,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为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

张迈曾以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要上好思政课为切入点,见微知著地引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使命担当和西安交大对广大师生的责任要求。张迈曾阐述了四个观点:首先,讲好思政课能够满足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思政课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思想的养分,决定了他们未来创造的高度与贡献的宽度。其次,讲好思政课能够满足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立德树人,育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该校通过构建“四位一体”育人模式,高扬“四面旗帜”,以“四个一百”为载体不断推动“三个工程”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球视野以及求实创新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第三,教师队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在改进中深化课题任务。该校通过系列举措提升教师水平,指导他们用严密逻辑推导和细致讲解方式,润物无声地转变学生科学思维的构建与实现。最后,讲好思政课需要重视理论实践相结合,教导学生用理论检验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高校需要进一步深化高质量的思政课教育,不断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广大师生勇担大任、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黄维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教导青年学子的八字要求,以丰富详实的案例,为千余名师生带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精彩课程。首先是爱国,“祖国终将选择那些忠于祖国的人,终将记住那些为国奉献的人”。以“两弹一星”精神以及在试飞刀尖上跳着爱国之“舞”的飞行员李中华的先进事迹,生动讲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其次是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黄维强调,没有哪一代的青春是容易的,不要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青年人要树立远大理想,并且心无旁骛、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三是求真,“拒绝‘塑料学问’、不做‘空心人’”。黄维以自身求学经历为例,指出获得成功唯一的法宝即勤能补拙、埋头苦干。追求真理、终身学习,青年人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广阔的视野,构建自己精神上的故乡。第四是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从刀锋巨匠徐立平的“刀刀保精细,丝丝扣安全”,再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建造沼气池的实干精神,“力行”要求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拼搏劲头,永不言弃、实干为王。

董小龙在讲话中指出,全省高校要迅速掀起“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活动”热潮。一是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保障和协调工作,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要探索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时间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全面提升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质量。二是讲师团成员要履职尽责。精心备课,贴近师生思想,面向广大教师学生讲授解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引导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鲜亮底色,引导广大教师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三是广大师生要深入学思践行。带着责任学,带着感情学,带着问题学,要紧密结合我省高校当前学习宣传《梁家河》热潮,切实学懂弄通做实总书记重要讲话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自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人。

“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是教育部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全国高校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陕西省50余名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士、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和思政工作骨干组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师团”,首场授课结束后,将分赴陕西82所高校进行巡回授课,通过“实体课堂”“网络课堂”的有机结合,形成“全国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的生动局面。

教育部联络员、高等教育出版社副社长王卫权,陕西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师团”成员、各高校相关领导、西安交大师生代表1000余人参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