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一个贫困县教育发展困境的破解之道
作者:聂 蕾 姚思雅
发布时间:2018-06-04 11:19:21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我家孩子上完初中,就可以去打工赚钱了,解决家里目前贫困的经济状况是首要的。”某家长说。
“越来越多的孩子都进城了,教学难出成绩,工作上根本就没有动力。我还是想想办法往城里的学校调吧!”某教师说。
“学校教师的流动性太大了,好不容易培养出几名骨干教师,都被高薪挖走了,学校教师队伍呈现出断层发展的局面。”某校长说。
这是国家级贫困县石泉曾经在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建设不仅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性问题,更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关键所在。石泉县教体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意见”精神,将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列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引领全县教育向着“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这一美好的目标前行,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具有石泉特色的党建工作模式,破解一个贫困县在教育发展中的困境。
顶层设计:“党建主业”的县级实践
2017年3月,石泉县教体局党委召开第十六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确定了“14611”教体工作发展思路,全面完成了中小学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新接收原属地管理的中小学党支部和社会组织党支部26个。石泉县教体局副局长汪小建说:“将学校党支部由属地管理收归教育局,这在安康市是第一家,理顺了管理机制,为实现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经过细致调研,石泉县教体局发现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参差不齐。针对现状,为着力破解基层学校党建工作难题,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局党委结合教体系统实际情况,按照县委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要求,研究制定符合教体工作实际的《中共石泉县教育体育局委员会加强基层党组织“六化”建设方案》,即以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为突破口、以支部书记职业化建设为抓手、以规范党员组织关系为基础、以创新督查巡察机制为保障、以加强“手机+党支部”平台建设为助力,逐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结合一个贫困县创办公平、公正、优质、均衡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县教体局推出“三联两当一满意”作为党建工作载体,即党员干部“联系一名教师、一名家长、一名贫困学生,争当师德师风建设标杆、争当专业技能发展骨干,做家长学生满意的好老师”活动,找准党建与扶贫的结合点。截止目前,全系统党员干部累计包联教师600余人、家长700余人、学生1000余人,进行家访1200余次,有力地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受到了市县组织部门高度评价。
校级落地:学校特色党建的示范引领
在县教体局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各学校党支部依据自身实际状况,进行了灵活创新。2017年以来,先后涌现出了江南九年制学校党支部、江南中学党支部、城关中学党支部等党建示范点。
石泉中学按照“学校管理岗、教育教学岗、教辅行政及工勤服务岗、退休党员”四类党员划分,制定了《石泉中学党员积分制管理考核细则》,推行党员“积分”制考核,对党员实施精准化管理。积分分为基础分、任务分和奖励分三大项,从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履行承诺、发挥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积分。基础分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基本义务和党组织对党员的基本要求,主要从政治素质、服务态度、遵纪守法、道德示范、组织生活、廉洁从教、师德师风等方面考核;任务分根据党员个人所承担的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辅或者后勤服务等工作,参照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班级管理、教辅或后勤服务等工作目标任务检查考核结果、学生及家长评议情况,按学期考核积分;奖励分是党员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有重大贡献或获校级及以上表彰、表扬情况,酌情加分。对党员采用积分考核的方式,变党员教育管理“软性约束”为“硬性分值”,让过去对党员先进性、优秀度的“模糊界定”成为“精准评价”,激励广大党员积极参与活动,做好本职工作,立足岗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江南中学2015年正式建校,是一所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年轻学校,全校69名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基层初中选拔上来的,没有高中教学经验。在这种严峻的情况下,江南中学结合“三联两当一满意”的具体要求,制定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发动全校23名党员,以学科组为基础建立党小组,党员带头进行业务学习并帮助非党员教师专业成长。近两年来,全校在各类赛教中有23名教师脱颖而出,其中党员12名,充分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带头及传帮带作用。校长官职业对此感触颇深,“自从实行党员带动帮扶计划之后,全校教师的学习氛围很浓厚,现在主动要求外出培训、上公开课、研讨课的教师越来越多了。在党员的带动下,教师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的循环。我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在江南九年制学校,学校不仅要求党员在政治和业务上发挥引领作用,还要求党员教师关注帮扶学生在校生活情况,协助落实好免、补、助等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并想法设法帮助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其他困难,确保帮扶学生在校期间吃住等困难及时解决。与此同时,学校利用网络媒体、人脉资源,积极争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社会团体、社会贤达人士、民营企业家、退休职工等关爱帮扶资源,通过“一对一”帮扶、慈善捐款、开展公益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帮扶学生快乐健康成长并顺利完成学业。
对于局党委下辖的社会组织,其中4个协会和1个幼儿园单独建立了党支部,其余17个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挂靠在这中心校代管,做到了底数清、数据准、情况明。为充实民办教育机构党建力量,局党委向22个社会组织选派了17名党建指导员。截止目前,石泉县教体局党委下辖41个党(总)支部,党员1028人,实现了党组织在学校层面的全覆盖、无遗漏。
个人践行:好党员就在身边
这是2017年4、5月份间一个普通的夜晚,晚自习结束快一个小时了。白日里喧闹的教学楼,顿时安静了下来。然而,在石泉县江南中学的一间办公室里还有两个人在忙碌着。“这个教学环节的处理还有待完善,我认为你可以这样……”说话的是江南中学副校长陈平。而一边倾听,一边认真做笔记的年轻教师是26岁的张楠。
张楠原本是石泉县熨斗中心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2015年通过选调考试成为了一名高中教师。激动、欣喜之余,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面前:从小学到高中的跨度实在有点大,如何教好高中生?虽然入职前有相关的培训,但张楠的心里还是没有底气。这时,江南中学推出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即由一名经验丰富的党员教师结对帮扶2-3名青年教师。张楠的指导老师是陈平副校长,一名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且热心助人的老党员。“陈校长对我的指导是手把手的,从怎么解读课标、研读教材,到怎么写教案,处理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学的每一环节都曾给过很好的建议。”张楠说。2017年,张楠获得安康市教学能手称号。
党建活动为教师队伍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17年秋季开学前,县局对107名教师进行交流调配,建立城区学校“凡进必考”制度,“能城能乡,能上能下,能多能少,能进能出”的教育人事管理新机制作用全面彰显。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4名,省招教师30名,特岗教师招聘59名,完成各类教师培训28批次5305人次,新培养各级教学能手108名。
池河镇中心小学教师、拥有31年党龄的马顺才,又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了学校发放的“三联两当一满意”实施方案记录册,在“党员联系贫困学生记录表”上一项一项认真填写了起来,学生姓名、家长电话、联系教师、电话、学生最近的生活情况、对学生的具体帮扶、学生取得的成绩。“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是一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但渐渐地,我真正喜欢上了这个孩子,看到他的每一点进步和变化,我从心底了感到高兴。”
马顺才帮扶的是本校三年级的9岁男孩小陈。为了从根源上帮助小陈,马顺才步行10公里找到了他的家——父亲于2016年底因罹患癌症去世,母亲长年卧病在床,全家人的生活全靠叔叔种地的微博收入来维持。了解到小陈的家庭状况后,马老师经常和小陈进行谈心,消除他的不良情绪,随时关注他的行为表现,进行心理疏导、学习辅导,帮助他增强自信,融入集体。经过一年的帮扶,小陈的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课堂上听课认真了,每次都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提高了,真正成为了一名坚强的阳光男孩。
党建与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县教体局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牵头作用,增设教育脱贫办公室,创新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档案动态更新机制。争取助学善款300余万元,资助贫困生近19000人次,为226名贫困大学新生落实圆梦助学金163万元,为1375名大学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900余万元。
随着15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全面实施,石泉县域内各类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全面提升,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56%;以巩固提高“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为抓手,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普高教育突破瓶颈,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位居全市第二,综合质量位居全市第三;职教发展态势喜人,创建全国农村职成教育示范县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石泉正朝着贫困县创办公平、公正、优质、均衡教育的美好目标扬帆起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