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策划:“汶川地震十周年纪”特别报道
作者:记者部
发布时间:2018-05-15 16:03:4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
2018年5·12来临之际,汉中市宁强县南街小学学生围绕党旗、国旗排列成“心”形和“5·12”数字,2200余名学生齐做《感恩的心》手语操,以此活动表达南小学子心存感恩、自强不息的信念。(黎德华 摄)
陕西汉中:震后重建开启教育发展新纪元
陕西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孙永涛)“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汉中教育事业在恢复重建中推进、在改革创新中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纪元。”日前,陕西省汉中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让全市教育系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重创,直接经济损失达8.28亿元,在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汉中市经过恢复重建和完善提高两个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
“5·12”地震当年,汉中市投资2.5亿元,维修加固校舍73.16万平方米,搭建活动板房3.79万平方米,保障所有学生上课;2009~2010年,全市投资27亿元建设项目学校419所,建筑面积218万平方米,实现灾后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同时,汉中市科学编制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将小学由1758所调整到503所,初中、完全中学、九年制学校由226所调整到138所,中职学校由21所调整到11所,普通高中保留18所。基本形成了高中建在县城、初中和中心小学建在乡镇,保留必要的教学点的格局,所有学校逐步实行寄宿制。
据了解,2008年以来的10年时间里,汉中市中小学、幼儿园建设投入总资金超过110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舍350多万平方米,改造运动场地170多万平方米,建成标准化学校、幼儿园1128所,购置设施设备1万余件套,生均校舍面积由震前的5平方米提高到8平方米,学校功能部室齐全,设备先进,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应用深度推进,办学条件极大改善,基础教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在校容校貌发生变化的同时,汉中市干部教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汉中市县教育部门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和科室按照岗位职责协同抓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各级各类学校把防震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做到教材、课时、教师、教案、考查“五落实”。实施“天汉名师塑造工程”和“校长素质提升工程”,每年培训校长、教师1万多人次,建立梯次骨干队伍2341人,中小学赛教总成绩连续六年全省第一;鼓励教师终身从教,落实集中连片贫困县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施山区教师安心工程,全市3508名乡村教师享有40平方米周转宿舍,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此外,汉中市还建立完善贫困户子女从学前一年到大学毕业直至就业全过程的精准资助政策,以财政补贴形式免除1.1万名普通高中、中职学校贫困生住宿费,将353名新招聘特岗教师充实到6个县的贫困镇任教;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计划”,覆盖学校815所,惠及25万名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