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深入探索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脱贫工作新路子见实效
作者:陈 明
发布时间:2018-05-04 14:22:21 来源:石泉县教育体育局
近年来,石泉县立足山区贫困县实际,抢抓石泉县被列为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县”的重大契机,按照“以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总体思路,依托教育信息化有效解决了农村教学点专业师资不足、教师专业培训缺实效、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等瓶颈问题,基本实现了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为贫困家庭学子勤学脱贫创设了良好条件,基本探索出了一条山区贫困县借力教育信息化助推教育脱贫工作的新路子。石泉县相继被评估命名“省级教育强县”、“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先进县区”。
抓机制保障,促条件均衡。该县建立了由县长主抓,发改、财政、教育等职能共同发力,增设了教育信息化股并聘请专家,统筹推动和规划指导教育信息化工作,各中心小学设立了电教中心,教学点均调配有电教员,建立了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三级教育信息化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县政府抓统筹保障、县教体局抓组织实施、县教育督导部门抓评估考核、县师训教研中心抓教学应用、县电教中心抓服务保障、学校抓具体落实”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把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中小学常规管理和年度教学综合质量评估考核范畴,考核结果与校长年终考核实行硬挂钩,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评优评模、职称晋升的重要指标。在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教育信息化设备运转维护和资源购置等方面予以经费保障,县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师全员培训。三年来,县级财政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
抓教师培训,促师能提升。该县教体局整合省内外专家、县级培训机构和学校骨干力量,利用课堂传递系统,启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领航课”模式应用实践。线上借助直播或转播系统在内网内实时传送在线课堂,利用“教学视频应用服务平台” 组织各用户分别登录在线观摩教学名师示范课、开展线上研讨评课活动,实现“教研员—教学名师—学科教师”三者的共同参与学校推荐教学新秀开展磨课活动。线下由学校遴选教学新秀通过录播教室录课、反思,与其他同学科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增强了课例研讨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实践,石泉县初步形成了高效课堂视导评估摸“底子”,教学新秀录课照“镜子”,教学名师示范引“路子”,资源应用能手“下去”造“模子”的教师培训新机制。三年共推出示范课、研讨课等课型1986节,487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成果在市级以上获奖。一大批中小学教师该模式中成长起来,成为全县高效课堂建设的引领示范者,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人力支持。
抓融合应用,促质量提高。石泉县充分借力信息化稳步推进全县中小学智慧课堂建设,每学期组织对各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工作从顶层设计、行政推动、融合应用等方面进行视导,建立整改台账限期整改,定期复查,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课堂传递系统,实施强校带弱校、一校带多校战略,开展城乡“专递互动课堂”,共享优质资源。通过各校录播教室,借助互联网,实现城区、乡镇学校学生同上一堂课,让农村孩子同样接受优质教育。按照教学点资源全覆盖项目要求,为全县所有教学点全部配齐了资源接收和多媒体设备,并从城镇选派年轻资源应用能手到片区指导资源应用工作,全县所有教学点均利用设备开齐了国家规定课程,使长期以来教学点薄弱学科教师紧缺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中国教育报》曾做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