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师隔一段时间就会向儿子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一天晚上,儿子看完《小袋鼠历险记》后对他说:“爸爸,我强力推荐这本书给你看。”“为什么?”董老师好奇地问。“里面的内容太有趣,很滑稽!”“你能给我讲一讲吗?”儿子给他讲了一些故事情节后说:“爸爸,你还是自己看吧,我讲得没有书中写得有趣。”当他打开书,刚要看时,儿子一本正经地说:“爸爸,你可要仔细看哦,看完你要跟我说说哪些地方你觉得有趣。”“还给我提要求?”“你不是也经常要求我吗!”“好,没问题,我今天晚上把它看完,明天向你汇报。”董老师摆出一本正经的样子。第二天,他和儿子很投入地讨论这本书,并对儿子说:“儿子,以后多推荐一些好看的书给老爸。”“一定!一定!”儿子愉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随后一段时间,儿子看书的劲头十足……原本枯燥无味的读书因分享而变得津津有味。在孩子的眼里,喜欢、快乐、成功往往被高度地简化了、统一了,家长和老师是自己最信任、最敬佩的人,喜欢分享他们读过的好书,快乐地在自己的读书实践里不断获益,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成功了,自然会爱上读书。孩子的读书体验被他人分享时,如果自己感觉可以得到清楚的印证,其在读书中喜欢、快乐、成功的感觉才会得到有效强化。董老师深谙其中的玄机,完成自己的分享实践的同时也帮助儿子领略到读书的“味道”,让平淡无味的养成教育顿时幻化成一道“美味”。

其实,教育也会因分享而变得津津有味。育人者只有在自己与教育对象之间巧妙地搭建好看似无形却实际存在的“分享平台”,才会让置身其中的不同角色都可以拥有换位思考、换位体验的过程,进而主动规范或者修正自己的参与轨迹或者投入力度,让整个教育进程更具活力,更富魅力。

感受到尊重的味道,分享才会为因材施教催生新活力。品尝到成长的滋味,分享才会让教学相长焕发新魅力。品味到激励的滋味,分享才会为见贤思齐滋生新动力。

分享是美丽的,分享是快乐的,育人者只有格外珍视教育实践中的分享资源,精心优化教育过程中的分享方式,分享自然会成为教育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情趣途径,教育也自然会因分享而变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