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主要依靠教师,教师强则学校强。因此,要想真正实现学校跨越发展与品质提升,必须要强化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长江文化研究是我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学校濒临长江,取长江“涵容、坚毅、智慧”之精神,以长江文化精神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我校确立了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建设核心团队,提携新秀,培养骨干教师,形成自身教学风格,构建生本、简约、高效、情趣的课堂。在长江文化的引领下,我校竭力打造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构建学习研究型组织。学校的价值追求需要每一位教师通过个体的教育活动实现。而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个体素养的提升,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品质。

一、博览经典,智慧共享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熟悉教育教学的规律,还必须拥有开阔的人文视野,丰厚的文化功底。因此,我校每学期都规定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撰写读书笔记。

每学期,教科室都会列出详细的阅读书目,老师们按要求完成读书摘抄和读后感。几年来,我们以“走近教育大师”为主题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以“生本教育”为主题细读了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走向生命》;以学校课题“创建学习共同体”为主题,深读了日本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学校的挑战》;我们还分学科阅读了相关的教育书籍,例如:语文老师阅读的《朗读手册》、《跟着窦桂梅学朗读》等,数学老师阅读的《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等,英语老师的《英语可以这样教》、《小学英语教学精彩片段和课例赏析》等,我们还推荐老师读一些真实、生动地反映当代教育现象的书籍,如《一丹卧底美国小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等。通过阅读书籍,让老师们亲晤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了解他们的教育主张和历史贡献,批判性地汲取他们的教育思想精髓。

围绕“共享阅读,共享成长”,我们举行了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交流各自的个人阅读史,在喧嚣中享受一份恬静;以“教师应该从哪方面帮助学困生”为主题,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6、19、76、77、78、96条,我们进行了沙龙讨论,老师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获得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撰写了转化学困生的个案。阅读了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我们开展了“你认为有效教学的行为指标是什么”的网络沙龙活动。我们还推荐老师们浏览小语网站、名家教育博客,举行读后感评比活动,参加市县读书征文比赛。每年的读书节,我们都要评选书香教师并表彰奖励。2011年,我校荣获了首届“江阴市十佳书香校园”的称号。

学校还鼓励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研究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书籍,丰厚自身积淀。如低年级赵海英老师根据低年段的特点,阅读了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并将自己所得移植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了我们长山中心小学的薛瑞萍。数学老师黄韵烨虽然不是班主任,但为了提高自己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阅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科学老师姚泽军热衷于文学阅读,跟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儿童文学《草房子》、《夏洛的网》等等,他们将自己的阅读收获灵活运用到了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学校要求全体老师每天读一份报纸、每周阅读一份杂志、每月读一本“闲书”,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阅读开阔了教师的文化视野,使他们从日常的琐碎生活中突围出来,走向开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心灵,实现自我的完善,创造出一种别样的教育生活。

二、磨砺内功,合作共研

1.在集体备课中打磨

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一起发挥组内的专业引领,在备课活动中起到导向与示范作用。主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风格,结合新课改理念,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构想。在组内主讲时主备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学情的了解、重难点的把握、目标的达成、教学程序的安排、设计中的困惑及教学的效果和信息的链接等方面作系统的、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在集体备课之后,组内教师一一进行上课,并进行课堂教学全息评价。整合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教师点评”、“学生活动”有效评价,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教师提问评价策略,对教师课堂教学中提问数量、提问内容和提问技巧有效度进行评价研究;教师点评评价策略,探究教师点评时的情感把握策略、时机把握策略、尺度把握策略;学生活动评价策略,对学生活动时间和形式、活动数量、活动质量进行有效性探究。

在备课、上课的整个活动中,组内教师都要对教案进行及时调整,有集体备课活动前辅备教师的个人设想调整、集中活动时组内交流调整、教师课堂教学后的个人反思调整、集中活动时的集体反思调整,以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的形式加以记录,记录成功之举、失败之笔或教学困惑,进行反思重构研究。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也会常常就某一主题进行研究,或教师教学实施中容易感到困难的专题,或加强对教学处理中典型问题的主题性指导,或进行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研究。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教师有思考地参与集体备课,由单纯的教学设计深化为主题研究。

在集体备课的研备研教中,为了促使每一位教师在这一“学习共同体”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个人成长,我们又提出了“个性化课堂研究”。引导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个人教学特色的研究上,从符合本班学生实际,凸现本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鲜明的个性进行策略探究。这不仅促进了集体教研,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也促使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提升了业务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这一有效的平台,学校帮助教师建立了一种信息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涵容”氛围,教师在学校领导核心力量的感召下以及专业引领下,表现出强烈的敬业与团队精神,学校任何一员都在努力追求学校发展与自身提升,专业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不断取得各类业务竞赛的优秀成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真正享受到了生命的快乐。

从集体备课到个性化课堂研究,教师增强了教改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寻找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在追求教学智慧中,个性得以张扬,进而获得专业提升,真正体现教师工作的能力提升。

2.在教学比赛中历练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在大赛中历练。黄丽娟老师执教的《航天飞机》荣获江阴市“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微型课赛课一等奖,钱海华、黄琰君、顾红燕、唐彩虹、黄丽娟、陆忠老师在“江阴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中都荣获二等奖,陆艳亚老师在“江阴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刘建军老师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主题队会评比中荣获江阴市一等奖,夏婷老师的《我与海事有个约会》荣获江苏省少先队优秀活动案例评比一等奖。

老师们在比赛中,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发掘自身的潜能,快速成长,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

三、潜心科研,成长共赢

教而不研则浅。“无教学之技便顿失立身之本,无教研之好便立毁发展之基。”教师是行动研究者,教师的成长应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学校提出了“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思路,要求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遭遇的现实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砥砺教育智慧,在不断的反馈、调节、体验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勇于创新,超越自我。

我校每位中青年教师都承担了江阴或无锡市级的教师专项个人课题,开展以一个学年为周期的课题研究,每人上课题研究课,写课题研究案例论文。其中唐彩虹老师的课题“引导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获得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结题成果一等奖,黄丽娟的“小学生识字本的运用研究”、许晓军的“小学数学情趣培养的研究“以及姚海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分别获得江阴市结题成果二等奖。

为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与科研能力,教科室开展了多次沙龙研讨、辩论赛等活动,如我们先后以“解读办学理念”、“你认为有效教学的行为指标是什么”、“从我最成功(或失败)的一堂课来谈谈如何追求有效课堂”等为话题开展教研沙龙论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推动了“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开展了“有效课堂应该以生为本还是以师为本”、“教学应该重过程还是重结果”等辩论赛,双方辩手都围绕着本方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申明自己的立场,最后真理越辩越明,在双方的交锋中我们明白教育教学的真谛。我们还开展了“关注的——痕迹在消失,忽略的——价值在凸现”主题演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中,老师们或答疑解惑,或对话碰撞,在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中,我们博采众长、彼此欣赏,相生相成。

阅读与写作是个人发展的双翼,学校要求老师们在进行主题阅读、课题研究、沙龙研讨的同时,注重提炼自己的观点主张,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近两年来,老师们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

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文化润校,名师强校,在“涵容、坚毅、智慧”为核心的长江文化引领下,长山中心小学全体教师这个学习型团队会继续迈开稳健的步伐,击楫教海,实现智慧共享、合作共研、成长共赢,获得生命的充盈和成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