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普通的人,这是一组充满激情、敢于践行追求目标的乡村女教师,她们长年累月辛勤耕耘在渭北旱塬的教育战线上,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教育事业,向贫瘠的家乡撒播着爱、智慧和希望。

乡村孩子的英文兴趣

清晨,走进三原县徐木乡中学,走进英语课堂,扑面而来的不是孩子的吵闹与嬉戏,而是学生们并不高亢却很清脆的英语歌声。教研组长蔡飞燕老师介绍,英语教师从学习习惯入手,课前预习、上课分组讨论、练习、课后总结、完成作业,这一系列看似平常的小事,孩子们早已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就连课前唱英文歌、背单词这样的事情,老师不必过问孩子们也做的很好。

听每位老师的课,让人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的精细、务实与创新。这里,教师关注学生对每节课的梳理和总结,一张张卡片贴出的每篇课文的空白处,上面有单词、句式、短语、造句,学生总结一目了然、一问即知;这里,教师对作业视如工程,每题必研,每题必做,作业是其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里,课堂上的分组讨论如同砂石磨刀,简单快捷而屡见奇效。小窍门、小改革、小创意,英语教研组八名教师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汗水,为旱塬教育发展踏出了鲜活的脚印。

您用笑脸为我送来整个春天

谈起英语教学质量名列全县第一的经验,英语组所有老师几乎异口同声说出了心声: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是老师关注的对象,优秀生回答问题可获得老师微笑加点头的肯定;中等生答对问题可得到“good”的称赞;而学困生答对一个简答问题,老师会给他伸出两只大拇指,外加一句响亮的“very good !”,其他学生一脸羡慕,受表扬的学生更是一脸的幸福。

多年来与后进生结下深厚情谊的王莹老师说,我们关注后进生不仅仅从教学质量考虑,更重要的,我们不想让任何一名学生在学习上掉队,在心理上感到孤独。在一份毕业生留言簿上,一位曾经的学困生激动地写道:“感谢敬爱的老师,您用一张笑脸为我送来了整个春天。”

英语组是一群“疯子”

徐木中学英语教研组是一个亲如一家的团队。每天,早操刚结束,八人便坐在一起开始了繁重而快乐的工作,课堂研讨、集体备课、批改作业等。“别处的集体备课要签到、要查岗、要记录,而她们根本不需要”李小平校长说。搜集资料、总结重难点、探讨教法、学法、研究作业、形成教案,她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得认真、做得细致。很多老师都喊英语组是一群“疯子”!这里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她们把工作当成了事业,八个人一条心,硬是让偏僻农村的孩子英语成绩超过了具有雄厚师资力量的城里学校的孩子,这的确是个奇迹!

环境很闭塞,视野却不能短浅

近十年来,徐木中学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教学教研的道路上走过了一条艰辛却令人钦佩的成长之路。地处偏远塬区,经济落后、师资薄弱,绝大多数教师第一学历都是中师,谈不上专业,更谈不上理论修养。为了教学、为了工作,她们每周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集体学习,课余时间各自自学。几年内,全体组员都顺利拿到了大专以上的学历证书。

如今,她们的课堂别具特色:看似平淡无奇,朴实无华,却特别实用。新理论、新模式被她们潜移默化地转变为切合实际的举措,分组讨论也好,师生互动也罢,她们做得实实在在,不讲形式,却短小精到。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这难道不就是徐木乡中学八位乡村女教师的写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