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高峰,其核心在于教师的积极能动性与创新能力,是推动智慧教育愿景落地的关键力量。本文深入剖析了智慧教育如何重塑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能力,并渗透至教育教学全过程之中。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ICT框架,系统性地阐释了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教育专业发展的丰富内涵,进而从价值观重塑、内驱力激发、生长力培育三个维度,探究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旨在为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智慧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内涵  路径

课题:陕西省职教学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新一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23SZX014)。


引  言

智慧教育,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不仅标志着教育信息化迈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更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深切期待。其核心要义在于,通过构建一个集技术融合、人机协同、智慧生成为一体的学习环境,赋予教师前所未有的教学效能,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在个性化服务的滋养下,实现潜能的最大化释放与全面发展。这一过程,培养了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创造潜能的人才,更将教育的无限可能变为现实。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领域的深度融合,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资源的个性化定制、教学模式的情境化构建、教学策略的精准化实施、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教学活动的泛在化普及,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携手并进、共同成长创造了优越且便捷的环境。在此背景下,作为智慧教育实施的主体与灵魂,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智慧教育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塑

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多维度、持续进化的过程,其核心在于深刻理解并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探究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与机制,寻找教师自身发展与成功培养学生的最佳接口。

1.智慧教育对高职教师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

智慧教育并非信息技术的简单堆砌,而是教育理念的根本性革新。它倡导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创新精神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教育体系进行全方位重构,以适应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在智慧教育这一框架下,教育环境趋于智能化、个性化,教学策略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合作式、体验式教学,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多元化与教学策略的灵活性。

职教二十条纲领性文件清晰界定了职业教育领域内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标准,即教师应成为兼具扎实理论教学与丰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以满足职业教育的综合需求。高职教师需深刻领会智慧教育的精髓,积极探索智能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以应对职业分工细化与技术革新的挑战,为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2.智慧学习环境对高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挑战

智慧学习环境是数字化学习的高端形态,是开放的生态化系统,外接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确保培养的智慧人才能够传承与发展文化中的优秀理念、价值观,能够满足当下市场的需求,能够适应甚至是塑造未来的生活,这是一种文化智慧。智慧学习环境的兴起,无疑将对传统教育的实施模式与评价体系带来深刻变革,迫使教师的基本素质与能力标准发生根本性转变。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现代教师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之一。面对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冲击,教师的角色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旅程的设计者与引导者,其职责重心也相应地从知识传授转向个性化学习空间的打造及高效学习策略的引导。

3.智慧教育对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深刻影响

智慧教育强调教育、技术和人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注重提高学习者的主体性、参与性和共享性。在资源配置、教学设计等方面,智慧教育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参与的机会和可能。为实现“德能双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智慧教育在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层面均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在知识层面,汇聚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自助式学习;在技能培养层面,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在态度塑造层面,通过小组协作、主题交流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一系列举措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具备扎实的技能与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其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ICT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解构

在智慧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被赋予了更加深远的意义——终身学习成为其核心要义。对于高职教育领域的教师而言,他们不仅是知识的灯塔,更是多重角色的集合体:政策的积极响应者、教育改革的引领者、课程与教学方法的革新者、学术研究的深耕者、专业技能的精湛实践者、数字时代的合格公民以及孜孜不倦的知识追求者。这一转变要求教师不仅需精通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更要将其巧妙融入教学实践,以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问题解决及创新能力,培养出既拥有坚实专业技能,又兼备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工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2008年起,致力于《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的研制与迭代,现已发布至第三版。该框架紧密对接《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深刻洞察全球工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充分吸纳了广泛反馈,旨在为全球教师群体提供一套系统化、前瞻性的能力提升标准与策略指南。其核心在于强化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而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数字化升级的需求,成长为既擅长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又富有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学习者和社会成员,共同塑造信息时代下的高素质公民形象。

20250522112849207-42-dc793.png

基于《教师ICT能力框架》(第3版),我们构建了智慧教育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框架,该框架从纵向划分为三个能力阶段,横向跨越六个能力维度。

第一能力阶段:知识获取。在此阶段,教师需奠定扎实的数字技能基础,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操作,能够主动利用技术工具支持学生的有效学习及自身的专业成长,初步实现技术与教学的初步融合。

第二能力阶段:知识深化。随着知识的深化,教师需精通各类数字技术,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数字资源,深度融合于教学实践之中,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与活动,实施精准的学习评价,以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其在真实情境中深入理解与掌握知识。

第三能力阶段:知识创造。进入知识创造阶段,教师需展现出卓越的数字教学综合能力,秉持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持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通过创新性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创造,使其能够灵活应对时代变迁与社会需求,不断贡献符合时代精神与社会发展的新知,共同推动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发展。

智慧教育环境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优化

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遭遇了多重挑战,包括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局限性、支持环境的不完善、“双师型”教师及团队专业化水平的欠缺,以及专业发展途径的单一化等。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

1.坚守智慧教育理念,明确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导向

智慧教育理念,作为“智”与“慧”的和谐共生,强调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发展潜能和丰富精神世界的人才,致力于构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资源均衡、学习者为主体的智能学习环境。智慧教育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领航员、学生学习的评估者、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发展的交流者、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和专业成长的自主学习者,同时必须具备更高更全面的专业素养,包括研究素养、创新素养、跨学科素养、信息素养等。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应致力于培养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擅长综合育人且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教师。

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构建“双师型”教师及团队的核心策略在于:借助信息技术平台,锻造一支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在这一过程中,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聚焦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赋能教育,深度融合教育智慧于师生互动中,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发展,特别是强化其持续学习、团队协作及创新思维等“软实力”,从而培养出能够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同时,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秉持大国“工匠精神”,坚定职业信仰,彰显高职教育在新时代的使命与担当。

2.深化数据驱动的教学反思,激发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教学反思,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驱动力,是一种深度的自我审视与成长机制。它促使教师超越经验束缚,积极、连贯、细致地审视教学活动,从中发现问题、剖析根源、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并将新见解与策略应用于实践,形成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在智慧教育环境中,这一过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与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教学方面,人机协同、学习分析、智能教师等正在对教学活动产生深刻变革;在学习方面,自适应学习、沉浸式学习等正在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使学习更加智能与个性;在评价方面,智能测评、多模态学习分析等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便捷的数据支撑。这些数据,尤其是学习行为大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高职教师的教学反思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有助于教师更精准地分析教学过程,判断教学效果,进而优化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3.构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高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激活专业发展的生长力

在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深度转型的交汇期,对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为严格且前瞻的期待。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阵地,必须勇于担当,精准把握服务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历史契机。其核心在于,通过构建一支适应时代需求、具备高度竞争力的师资队伍,培育出既符合当下又引领未来的新型高技能人才。鉴于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构成的复杂性与非传统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殊性,优化教师团队的战略重心需由职前专业培养向职后持续成长与能力跃升转变。

专业学习共同体(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PLC)的兴起,为这一转型提供了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改革模式,PLC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视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与学校改革、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抓手。PLC基于共同教育愿景组建的学习社群,通过专家引领、协作探究、经验互鉴、资源共享及深度反思等机制,能够有效解决教科研实践中的难题,显著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与团队凝聚力,进而激发其专业成长的内在潜能。作为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高效模式,PLC以其独特的优势,被视为教师学习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最佳实践形式。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构建高效协作、开放共享的教师学习共同体,不仅是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关键路径。

面对高职院校教师招聘中高学历偏好与实战经验并重的趋势,教师队伍构成多元,但普遍存在“学术导向偏重”与一线实践技能不足的问题。因此,高职院校亟须探索基于专业导向,融合智慧教育元素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路径,以增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力。通过智慧平台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如主题讲座、案例分析、课程互评等,促进教师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提升专业技能。同时,构建“共享式”文化,依托国家—地区—院校多级联动的培训体系、激励机制及制度安排,实现专业实践经验的广泛传播、职业信仰的牢固树立、职业认同的深刻强化以及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支撑。

结  语

在智慧教育的浪潮中,高职教师扮演着教育者与学习者的双重角色,需坚定正确的价值导向,依托数据驱动的教学策略进行深度反思,并积极融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之中。高职教师应勇于教育理念的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不懈追求,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在专业精神层面,秉持终身学习、勇于探索的理念,保持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只有如此,高职教师方能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宏伟目标,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彭红超.创新发展技术赋能的智慧教育——访我国智慧教育开拓者祝智庭教授[J].教师教育学报,2021,8(4):21-29.

[2]汪凤炎.关于智慧教育的三个基本问题[J].阅江学刊,2022,14(1):85-97+174.

[3]文秋芳,任庆梅.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趋势、特点、问题与对策:对我国1999—2009期刊文献的分析[J].中国外语,2010(7):77-83.

[4]和震,杨成明,谢珍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逻辑结构完整性及其支持环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5):32-38+103.

[5]韩吉珍.智慧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8(8):84-88.

[6]唐瑗彬,石伟平.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1):46-53+61.

[7]林攀登,张立国,周釜宇.从经验回顾到数据驱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反思新样态[J].当代教育科学,2021(10):3-10.

[8]刘胡权.聚焦教师学习研究,助力教师专业发展——首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综述[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33(1):81-86.

[9]李兴洲,王丽.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1):16-20.

[10]徐鹏.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访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玛格丽特·尼斯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4):4-9.

(王丁: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