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自动运营场景及运营理念的变化对城市轨道交通现有人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运营和维护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一专多能型职业能力培养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因此,通过分析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特点和地铁运营企业针对全自动运行系统岗位融合的用工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地铁全自动运行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现状,探索高职院校城轨类专业地铁全自动运行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教学实践全面提升地铁全自动运行人才的培养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一专多能  全自动运行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2024年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团队资助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课题《一专多能型职业能力培养视域下地铁全自动运行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编号:SGH23Y3066)。


引  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在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节能环保方面提出了新的需求,采用技术先进、性能稳定、效率优先的全自动运行系统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迫切需求,全自动运行系统已经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截至2023年末,中国内地已有20个城市开通全自动运行线路39条,已投入运行的全自动线路总长度达到985.3公里,占已投运城轨交通线路总里程的8.77%。其中,2023年共计新开通全自动运行线路长度185.66公里,占2023年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里程的20.99%。西北第一条无人驾驶线路(西安地铁16号线)已于2023年6月27日开通初期运营,同时西安地铁8号线、10号线以及15号线也将同步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与传统CBTC相比,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运营场景及运营理念明显不同,对人员素质和岗位技能要求普遍提高。全自动运行系统对信号、综合监控、站台门、车辆等系统进行数据融合,要求运营和维护人员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运(营)、维(护)分离,岗位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随着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快速增长,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也面临着各专业人员缺口大、师资严重不足、缺乏全自动运营经验等一系列问题。

地铁全自动运行特点分析

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是以乘客为中心,以进一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效率及轨道、车辆、人员等全方位最佳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导向,基于现代计算机、通信、控制和系统集成等技术,由信号、车辆、综合监控、通信、站台门等与列车运行相关的设备组成,实现列车运行全过程自动化控制的系统。全自动运行线路与以往既有线路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新的运营理念和规则

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提高了轨道交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运用控制中心实现集中控制,现场实现无人化。与传统CBTC相比,地铁全自动运行的运营场景及运营理念有明显不同,地铁全自动运行线路降低了现场运营人员的配备需求、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另外,全自动运行系统设备增多、设备更加复杂,需对设备维护及人员配置进一步优化。因此,在全自动线路开通初期,地铁公司一般需要组建人员素质和岗位技能较高的独立运营团队。

2.逐步过渡、积累经验

线路大多数按GoA4设计以GoA3运营,通过3~5年的运营磨合,使运营、维护人员适应新模式之后,逐步过渡到GoA4。这也使得在线路初期,需要针对运营人员进行大量的全自动运行系统场景培训。

3.系统整合,大范围联动

系统以信号或综合监控为基础进行集成,对信号、综合监控、PIS、CCTV、站台门、车辆等系统进行数据融合,更好发挥全自动系统的综合联动功能。这也使得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更加复杂,要求运营和维护人员需要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

地铁全自动运行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全自动运行线路与以往既有线路相比,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提高了轨道交通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运营控制中实现集中控制,现场实现无人化。地铁全自动运行的运营场景及运营理念与传统CBTC有明显不同,地铁全自动运行线路降低了现场运营人员的配备需求、进一步降低了人工成本。另外,全自动运行系统设备增多、设备更加复杂,需对设备维护及人员配置进一步优化。

全自动运行运营模式创新带来了岗位职能转变和重新组合,为适应城轨运营企业针对全自动运行系统岗位融合的用工需求,实现运(营)、维(护)分离,融合发展培养一专多能型职业能力人才已经成为未来企业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方向,全自动运行岗位需求及职责如表1。

20250522111631026-83-86804.png

地铁全自动运行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1.高职院校地铁全自动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岗位融合,一专多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大

与传统CBTC相比,地铁全自动运行的运营场景及运营理念明显不同,新的运营理念和规则使得全自动运行运营岗位职能发生重大转变,岗位融合已成为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增多,在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各全自动运营专业人员缺口大、师资严重不足、缺乏全自动运营经验等一系列问题。

(2)岗位技能要求提高

虽然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可以提高乘客服务质量、提升调度指挥效率并降低运营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人为误操作,进一步提高安全性,但是岗位融合使得多职能队伍需要承担更多种类的工作任务,如传统地铁发车由站务员和司机共同负责,而全自动运营由于不设司机,车辆启动安全由站务员负责,因此对站务员应急处置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求站务员转变思维模式,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满足新的岗位需求。

2.高职院校地铁全自动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地铁全自动运营时间较短,各地铁运营公司全自动运行岗位设置、岗位融合、人才培养还在不断的摸索完善阶段,开设城轨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全自动运行人才培养处于起步阶段。因此,高职院校全自动人才培养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体系方面

城轨类专业的高职院校所开设课程主要针对地铁传统岗位,现有课程无法培养全自动新增功能、故障处理、应急处置等能力。

(2)全自动运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高职院校实训室都是基于非全自动运行技术建设,实训室之间的联动性较差,无法实现全自动运行。以此为基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要求,更难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以及专业群的高质量发展。

(3)岗位核心能力培训体系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对人员岗位知识和多专业联动配合、综合协作处置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运维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需建立和全自动运行线路相配套的岗位核心能力培训体系,持续优化,提高学生在今后工作中的胜任能力。

高职院校地铁全自动运行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通过分析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特点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地铁运营企业对全自动运行系统岗位融合的用工需求,提出以下高职院校地铁全自动运行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1.基于全自动运行岗位能力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标准,重构课程体系

全自动运行线路与既有线路相比,功能大幅度扩展,联动关系更加复杂;新增大量运营场景,应急场景差异大;岗位职责合并重组,岗位核心能力要求提高。如上海地铁10号线通过研究适应全自动运行线路的多职能岗位,实现了岗位技能的有效复合。上海地铁10号线多职能队员(列控)能够实现司机离开驾驶室至车厢巡视设施设备和四乱整治,并为车厢乘客提供一定的客运服务工作;多职能队员(站控)能够实现客服中心行车值班员与客服人员复合,在监控线路运营时执行客服中心客运服务工作;多职能队员(巡视)能够实现供电、通号、机电检修及车站站台站务工作的技能复合,全面负责车站设施设备日常巡检、站台监护及故障初期应急处置工作。

基于全自动运行岗位能力需求,结合全自动岗位设置、岗位复合情况,高职院校应以地铁全自动运行岗位能力为主线,结合不同岗位知识要求和素质要求,优化地铁全自动运行人才培养标准,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2.建设全自动运行实训基地,强化岗位核心技能

高职院校建设全自动运行系统专业实训基地,内容需要符合全自动运行新增特点,核心要求是按全自动运行场景进行模拟仿真,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城市轨道车辆应用技术(列车驾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实训教学要求。全自动运行实训基地建设应包含以下内容:

(1)正常运营场景

全自动运行系统专业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营场景包含但不限于早间上电、列车唤醒、列车休眠、列车出库、列车入库、列车进入正线、列车退出正线、列车区间运行、进站停车、站台作业、列车清客、清扫、休眠以及自动洗车等。

(2)故障场景

全自动运行系统专业实训基地的故障场景包含但不限于控制中心整体故障、车辆故障、信号故障、站台门故障、供电设备故障、综合监控故障以及线路故障等。

(3)应急处置场景

全自动运行系统专业实训基地的应急处置场景包含但不限于车站突发大客流、火灾包括列车火灾和车站火灾、人员侵入、车门或者站台门夹人夹物、车站失电、列车救援等。

3.开发地铁全自动运行实训教学项目,完善全自动人才培养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在全自动运行人才培养标准基础上,结合不同岗位能力要求,构建面向全自动人才培养的实训教学体系,地铁全自动运行实训教学项目的开发以全自动运行无人驾驶系统运营场景为主线,实训项目主要包括全自动列车线路的正常运营场景实训、故障运营场景实训、应急处置场景实训三部分(见表2)。

20250522111631027-71-9bfa8.png

通过地铁全自动运行实训教学,能够使学员全面理解和掌握无人驾驶信号系统结构,了解调度中心设备、车站站控室设备、信号设备、车辆和驾驶台设备组成、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参与实训练习,掌握全自动运行系统的工作场景,提升设备的维护、故障识别与处理等应用技能。

4.推动地铁全自动运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专家库

地铁全自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地铁全自动运营管理经验、故障处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并能将行业最新的技术和要求引入日常教学。因此,高职院校需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岗位实践有效融合,积极组织教师前往全自动运行线路开展实践锻炼,深度融入地铁全自动线路现场,通过岗位实操,磨练实践技能。同时,聘请企业全自动运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校园深度参与实训教学及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5.对接岗位技能要求,制定实训项目考核评价标准

为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以及促进高职院校全自动运行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要,应采用综合评价、个人评价等方式,将考核评价贯穿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制定评价标准。

结  语

在地铁全自动一专多能型职业能力需求下,为适应城轨运营企业针对全自动运行系统岗位融合的用工需求,基于全自动运行岗位能力,结合全自动岗位设置、岗位复合情况,高职院校要以全自动运行岗位能力为主线,结合不同岗位知识要求和素质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加强地铁全自动运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人才培养专家库,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营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完善地铁全自动运行实训基地,强化岗位核心技能;通过全自动实践教学项目开发,开展实训教学;开展师资培养、技术服务、员工培训,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翔,陈丽君.地铁全自动运行系统运营场景的几点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10):228-232.

[2]姚依克.成都地铁全自动运行线路应急管理体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20.

[3]刘婷婷.全自动运行(FAO)背景下城轨运营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研究[J].大学:研究与管理,2022(8):80-83.

[4]张敏,韩阳,马运康,等.全自动运行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5(1):9.

[5]张振华.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26(2):23-27.

[6]韦方政.基于全自动运行线路需求的一专多能人才模式探讨[J].铁道运营技术,2023,29(4):52-54.

[7]周奕成,王义惠,牛儒,等.多场景下地铁全自动运行线路应急人员配置优化[C].2023中国自动化大会论文集,2023:6.

[8]刘玲,刘继成,邓永果,等.全自动运行系统培训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3):230-233.

[9]常鹏.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功能分析及故障应对[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3.

[10]曾光,杜飞,郑锂.智慧城轨背景下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3,26(6):280-283.

(王维华、赵振乾: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