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逐步深入,朋辈辅导模式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本文研究了自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朋辈辅导融合的两个维度,并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自媒体平台,搭建大学生交流平台;持续加强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唤醒大学生学习意识;积极使用自媒体融入大学生群体,激发大学生群体学习兴趣三个方面探索朋辈辅导的新模式。

[关键词]自媒体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  朋辈辅导  唤醒  激发

本文系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辅导员工作研究基金项目资助“自媒体环境下的朋辈辅导模式创新”(项目编号:FDY202403)的研究成果。


引  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以微信、微博等为载体的自媒体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成长中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在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容易受到自媒体文化的影响,这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朋辈辅导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育的质量与效果。

自媒体及其显著特征

自媒体又称为“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群或者是特定的个人传递信息的现代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也是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信息的一种传播方式。目前,自媒体包括今日头条、微信、微博等。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自媒体打破了传统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社会中的不同个体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主导者、制造者以及传播者,而且自媒体仅仅依靠简单的电子设备进行完成操作,因此得到了社会民众的广泛欢迎与使用。

自媒体具有鲜明的特征,其中大众性特点最为显著。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为自己的专著《自媒体》起的副标题是“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我国著名的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也形象地将自媒体称为“全民DIY”,这些都说明和体现了自媒体所具有大众性的特点。传播速度快、相互交流性强是自媒体的又一个显著特征。然而,自媒体还存在信息真假辨识、自媒体作者综合素质良莠不齐的问题,这也制约了自媒体的良性发展。

自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朋辈辅导融合

朋辈教育模式又称之为同伴教育或者同辈辅导,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利用朋辈开展风向活动的教育形式,多用于学生的健康教育、社交教育、课堂教学等教育中。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朋辈教育模式逐步被我国高校教育所接受与应用,并且成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

1.自媒体与朋辈辅导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融合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呈现“二维性”,即大学生既是自媒体的创作者,也是自媒体传播链条上的重要一点,大学生通过自媒体的传播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有可能对信息再传播。借助自媒体的特征,大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观念,有效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情况,愿意进行沟通与交流。当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开展朋辈辅导模式,能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学习情况,确保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快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使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交流更加顺畅。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朋辈模式,可以帮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内心世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并为学生及时提出相关的建议,引导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与发展。

2.自媒体与朋辈辅导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主学习融合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往往是面对面地进行教学,教师的威严以及严肃的课堂教学环境容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的情绪。同时单一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致使学生不愿意与教师及时进行沟通交流。自媒体环境下,教师运用朋辈辅导模式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开展辅导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缓解课堂学习的紧张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还可以有效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自媒体环境下,无论是学习方式、学习内容都是由学习者自主决定与选择的,能有效增强学习者的话语权。

自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朋辈辅导模式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核心且关键的位置。在自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朋辈辅导模式创新应以“朋辈辅导员”为基础。“朋辈辅导员”是指与同学这一群体处于同一等级、同一“辈分”的热心于所从事的工作并经过专业培训,在同学中从事咨询等工作的学生。近年来,受学业繁重、家庭生活困难、就业难度加大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明显增高,有不少学生会出现人际交往、感情生活、学业压力等方面的心理问题,有的甚至发展为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有大学教育工作人员曾表示,一个大学有4万多学生甚至更多,仅靠几百名辅导员远远不够,教师和辅导员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而学生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往往比师生间更容易和有效。“朋辈辅导员”就生活在学生们中间,能第一时间发现同学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辅导。这是各高校尝试探索“朋辈辅导员”制度的初衷。虽然高校在不断地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积极地将自媒体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朋辈辅导模式中,但是面对各种冲击与挑战,自媒体环境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朋辈辅导模式仍然需要不断创新。

1.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自媒体平台,搭建大学生交流平台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具有丰富的知识理论,只有提升其吸引力,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诞生以来,其丰富的内涵以及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值得我们去反复研读、深度挖掘的宝藏,但是,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复杂且抽象,很容易给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扰,降低其学习积极性。我国高校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时已经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化,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原著而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和理解。但是,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发展,社会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许多西方国家的文化与思潮纷纷涌入,其中存在部分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甚至还存在着部分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与理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容易受这些西方文化的影响与吸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朋辈成员多与大学生处于同一年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也未达到一定的高度,导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效性不强,无法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与教育作用。

朋辈教育模式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朋辈教育模式中学生个体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由选择群体,在群体之中他们拥有相同的生活经验、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与准则,他们相互吸引、相互信任。即使在高校学习生活过程中非完全自由选择而形成的群体,如班级、学院、宿舍等,也因为有着相同的生活环境与文化氛围,使得他们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学习目标、发展目标等,彼此之间更加信赖与支持。朋辈教育模式下,高校往往会选择某些方面突出且具有代表性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经验分享、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教育,从而产生积极的教育成效。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朋辈教育是同龄人之间的帮助、引导,同是处于一个年龄段,身为朋辈成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也不可能过于深入,在进行朋辈教育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处入手,究竟如何帮助自己的朋友、同学。

充分运用自媒体平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朋辈辅导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构建以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学习团体为整体的系统化的体系,科学合理地整合来自自媒体的各种教育资源与信息,与教材内容形成教育知识的互补,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重要学习平台,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应用朋辈辅导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自媒体平台及时性的特征可以帮助大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朋辈辅导员整合的各种活动通知、学习资源等,其中包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相关微视频、文字、图片以及课后作业等,内容丰富多样,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自媒体平台有效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朋辈辅导员应重视自媒体平台的学习与研究,充分利用自媒体进行学习信息的共享,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有效通过自媒体平台得到广泛传播,从而引导学习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发挥其重要的教学作用。此外,目前由于高校教育管理者对于自媒体认识存在偏差,导致高校朋辈辅导模式中自媒体平台的建设与完善相对滞后,所以,不仅要加强自媒体平台的建设,还要为大学生积极构建自主互动交流的自媒体平台,从而发挥朋辈教育的重要教学作用。在实践过程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不断总结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自媒体平台的经验,优化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朋辈教育的实效性。

2.持续加强朋辈辅导员队伍建设,唤醒大学生学习意识

目前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形式化严重,功利性较强,往往以学习出勤与考试为目的开展教学,而忽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否有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与教育作用,学生是否能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深入的认识。同时,随着社会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许多非专业人员加入思想政治教师队伍中,虽然在短时间内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非专业教师缺乏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学习,缺乏全面且系统的知识储备,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朋辈模式教学时不深入,无法与学生、朋辈成员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

传统朋辈辅导模式往往通过两种途径开展,一种是在学校管理者与辅导员的组织与引导下开展交流座谈会,另一种则是学生自发进行相互学习与交流。第一种方式往往以教育为主体与目标,由学校管理者选取学生中成绩与各方面素质较为全面的同学为榜样,即使组织方并未明确提出向其学习,其在朋辈中也能发挥榜样与示范作用,可以促使其他朋辈成员积极向其学习,从而有效完成教育目的。第二种方式具有隐性教育的特点,这种方式的教育多发生于学生之间交往的过程中,朋辈之间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与观点进行交流,从而在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以及各个方面形成互相影响。目前,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主要存在渗透性不足的问题,而朋辈辅导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实际教学中形式化与功利化的问题,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逐步由教师的理论讲解与灌输转变为学生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浓厚的兴趣,从而积极地去研究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实现教育效果与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实践工作中,要注重自媒体与朋辈辅导模式的科学融合,这不仅可以有效降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学习难度,还可以及时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自媒体还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这就可以帮助辅导员与学习者模糊其在网络中的身份,有效拉近二者之间的距离与关系,形成融洽的交流与沟通方式,辅导员可以及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与状态,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计划,而学习者则可以及时表达自己的诉求与观点,更好地获取自身学习所需的学习资源,这对于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自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朋辈辅导模式创新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关键因素之一。因此,高校要注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选拔,加强自媒体与朋辈辅导模式的融合,为学习者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平台。

3.积极使用自媒体,激发大学生群体学习热情

部分高校已经逐步将朋辈辅导模式应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中。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育效果有所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朋辈教育模式还存在不能与大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相融,创新性不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性不明显等问题。

朋辈辅导模式中的主体之间由于在年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言行举止方面等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所以,他们熟悉并了解朋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对于某些问题的观点较为相似,并能够互相产生影响。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这给现代高校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很容易被网络中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集中注意力,同时极容易受到来自网络环境中不同文化与思想的影响。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与来自自媒体中的内容相比缺乏较强的吸引力。自媒体环境下,如何创新朋辈辅导模式成为目前高校教育者重要的研究课题。因此,高校要加强自媒体的研究与应用,注重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自媒体交流平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创新与渗透,引导与鼓励大学生自主运用自媒体平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互相交流彼此的学习经验与观点,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方式与模式的创新,增强其吸引力,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创新发展。

高校朋辈辅导员要加强自媒体的了解与研究,积极主动地将自媒体平台应用到朋辈辅导模式中,发挥自媒体的教育优势与作用,优化与创新朋辈辅导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发展与进步。在自媒体平台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由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因此,高校朋辈辅导员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注重优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不能置身于自媒体之外,而是应该认识到自媒体对于学习者积极的作用与影响力,努力学习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自媒体平台,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路径。传统单一的朋辈辅导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与个性化成长的需求。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辅导员要积极融入学生群体,创新教学模式,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与平台,推动朋辈辅导模式创新。在自媒体平台中开展朋辈辅导模式,可以有效拉近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加深二者之间的了解与认识,这不仅有益于辅导员教学模式的优化,还可以帮助辅导员及时全面掌握学习者的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求。因此,高校要促使朋辈辅导员创新教育理念,在帮助教育者掌握与提升自媒体应用能力的同时,还应鼓励教师积极融入学生群体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高校要真正地做到为学生服务,处处为学生着想,更好地发挥自媒体平台的教育作用,从而更好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实效性。

结  语

自媒体给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朋辈辅导模式带来了挑战,也为马克思理论课程朋辈辅导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朋辈辅导员要加强自媒体平台的研究与学习,积极主动地借助自媒体优势,创新朋辈辅导教育模式,发挥教学作用,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与意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育实效性的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以及高校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颜宁江,谌凌飞,姚珂.高校朋辈心理辅导队伍辅导能力培训探究[J].广西教育,2023(24):86-90.

[2]周欣.法国高校朋辈学业辅导的经验及启示[J].长沙大学学报,2023,37(4):109-112.

[3]张加薇.自媒体视角下高职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与培训模式的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1):154-156.

[4]杨元花,曹中平,肖皓源.课程思政背景下朋辈团体辅导课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运用[J].心理月刊,2023,18(4):202-204+236.

[5]杨薪潼.朋辈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22(10):87-88.

(康抗: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