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会计学是针对经管学院非会计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数字化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存储和应用模式,重新定义了学习环境,驱动会计学课程改革以数字会计思维培养为目标,充分考虑专业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融入数字技术和数字会计新知识,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会计信息甄别与运用能力。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采用数字技术与资源嵌入的混合教学方法,结合OBE理念和翻转课堂,搭建数字化会计学教学模式,并构建多角度数据的“相对业绩”过程考评机制;优化数字化教学平台、构建教学资源生态圈、培养教师数字化改革理念,以保障会计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数字会计  非会计专业  课程改革  数字化教学模式

本文系西安理工大学2023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智移云引领下的会计学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编号:xqj2307)的研究成果。


引  言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活动趋于复杂,会计作为商业语言,已经不仅仅是记录和报告财务信息的工具,更是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的关键环节。加之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提升了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透明化,使其逐渐成为企业、投资者、债权人、监管机构等各方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使得会计学的通识教育迫在眉睫,尤其是非会计专业的管理类学生,具备基本的会计思维及其相关的数字化知识以辅助工作成为必然。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在课程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需要依据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同时,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存在形式、分析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将此类新知识和新技术融入课程中,且匹配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成为会计学课程改革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之一。另外,如何将数字技术嵌入课程教学,提升教学的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字化理念,成为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另一关键环节。尽管现有研究着重以数字经济、智能化为切入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探讨会计学课程改革,或是分析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育的特点,及其与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差异性。但是,相关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提出的课程改革建议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却缺乏一定的实操性,仍需进一步探讨可行的教学模式。因此,本文聚焦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结合数字技术对经济业务的影响,分析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在明确课程改革思路的基础上构建数字化的会计学教学模式,以推动会计学教学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会计学课程体系,尤其是在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中,需要革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有效地理解和运用会计信息。具体来说,数字经济背景下,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开展会计学课程改革,具有以下必要性。

1.适应数字技术下会计信息处理和运用模式的变革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信息的处理方式和运用模式,更多的会计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于云端,使会计信息具有大数据、复杂化的特点,传统的手工数据搜集和分析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的数字经济,难以获得有效的信息。因此,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作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快速适应数字化模式,尤其是掌握获取海量数字信息的手段、处理数字信息的方法、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那么,会计学课程作为非会计专业学生理解数字化会计的重要途径,紧扣数字化背景下经济业务复杂性、会计信息数据规模化的特点,明确新的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搭建与时代需求相匹配的教学模式,以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综合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适应数字化技术引发的学习环境变化

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学习环境的深刻变革,最为主要的是学习资源的可得性提升,以及学习设备的电子化发展。学生可以访问互联网以获取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且数字化技术使专业知识的呈现方式更加直观和生动,促使学生形成了开放的学习心态,以及对灵活和个性化学习氛围的追求,对教学过程的互动性要求更高。若依然坚持以网络教学平台展现教材和讲义的简单数字化教学方式,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且无法提升学习兴趣。可见,由于数字技术引发学习环境变化,催促教学方法与数字技术相融合,营造灵活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以满足学生对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需求。

3.学生信息甄别与运用的能力需要培养和提升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信息的来源多样且复杂,虽然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因此能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会计数据和分析视角,但同时也面临隐蔽性数据粉饰行为带来的信息真伪辨别挑战。如果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具备有效的信息甄别能力,容易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进而在会计信息的解读和运用上产生偏差。另外,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会计信息等各类数据信息已经成为企业的重要资产,树立维护数据保密和财务安全的意识十分重要,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中需强调学生的数据保密和反数据粉饰意识,促使围绕数字经济特色的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紧迫且必要。

会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迫切需要打破会计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的需求,重新确定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和考评机制。

1.基于数字会计思维培养的专业差异化教学目标设置

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设置,需要在明确专业需求差异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数字经济环境对会计思维的改变,进而依据不同专业设置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第一,数字会计思维培养。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直接影响了会计思维的构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思维正逐渐向动态化、大数据实时报告以及强化会计信息决策作用的方向发展。此外,数字技术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要求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实施数据治理的会计思维。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需要着重培养其在动态化、持续性大数据环境中,挖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同时强化数据安全意识,使学生构建起适应数字经济需求的会计思维体系。

第二,基于专业需求的差异化会计学教学目标设置。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与会计专业存在差异性,且不同专业之间也存在差异性,这两点都需要纳入会计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中。首先,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目标需要更侧重于会计信息的理解、搜集与应用,以帮助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工作中运用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其次,非会计专业内部不同专业所处的经济业务环节差异显著,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各专业的具体需求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其专业背景下高效利用会计信息。例如,工程管理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侧重培养学生项目成本核算、预算编制和财务分析等能力,使其能够在工程项目中有效控制成本,确保项目的财务可行性。对于财政学的学生,可适当加入公共预算管理与财务政策分析等相关会计内容。

2.数字化新知识融合的个性化教学内容重构

当前关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基本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两部分。理论课程依据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三部分内容展开授课,且多将重点放在会计核算部分,忽视了对财务报表分析等财务数据应用的深入讲解。实践环节大多是基于已有会计实验平台练习账务处理,依然缺少数据分析的实践。这些都与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挖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能力的教学目标不相吻合。加之数字经济要求将数字知识融入教学中,这就需要紧扣财务数据应用需求与数字经济新知识融入,重新构建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具体课程重构思路如下:

(1)以理论课程为基础,全面融入数字会计知识,逐步缩小传统教学内容与数字经济之间的鸿沟。在会计核算的讲解中,强调不同会计科目对财务数据的影响原理,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从企业偿债能力和现金流两方面对财务稳健性的影响,讲解负债时可讨论不同形式的负债如何影响企业资本结构,进而对企业投融资决策产生影响。同时,在理论课程讲解中,根据具体内容融合数字会计知识。如在复式记账法的讲解中引入AI复式记账和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等新知识,在会计核算中增加数字货币与资产管理、互联网平台的收入确认等前沿问题。

(2)以实践环节为应用支撑,旨在通过个性化教学内容设计,强化数字会计知识、会计信息处理以及管理决策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具体实施中,需特别考虑不同专业的需求差异,以此为基础构建针对性强的实践教学模块。例如,工程管理专业可选择模拟商业项目的财务评估为实践补充内容;金融学专业可选择基于大数据的财务预测与决策支持,数字化环境中的财务风险识别为实践补充内容。

(3)以课程思政为信念教育支撑,挖掘数字经济下新思政切入点。深入挖掘数字经济环境下的数据治理、财务透明度、信息安全、创新精神等思政元素,切实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意识。

3.数字技术和资源嵌入的混合教学方法构建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融合数字化技术和资源,构建嵌入式的混合教学模式。不同于简单地将面对面授课和网络授课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嵌入式的混合教学模式强调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化技术和资源嵌入授课场景,学生课前和课后可以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获取学习资源,进行知识测评,提交课程作业,且线下授课依然是基于数字化教学平台中的资源展开,教师可通过数字平台获取学生的多元化数据,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具体的改革思路如下:

(1)各类课程资料的数字化和平台化。通过将课程资料全面数字化,并在统一的平台上公开,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访问所需资源,进行自学和复习。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且学生可依据自身兴趣选择学习资源,有助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同时,平台化的管理使得教学资源的更新和维护更加便捷,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扩展。

(2)课程测评的数字化。预习测试、课后作业以及报告提交等环节的数字化处理,可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轻教师的管理负担,提升教学效率。同时,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教师可以更精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点,进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线下教学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引入。数字化教学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交流渠道,在线下教学中还可以帮助提升课堂互动性,协助教师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平台收集学生的兴趣点和案例选择,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嵌入课堂。在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发布课堂讨论话题、即时测试等,通过平台数字化技术搜集学生观点和测试结果并进行实时统计,能够增强课程的互动性,且有利于教师结合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4.基于数字平台多角度数据统计的“相对业绩”过程考评

传统的考评机制主要依赖于考试结果,这种方式在全面性与激励性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而且容易引导学生产生考前突击复习的倾向,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将数字化平台贯穿于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能够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学生的考勤、测评、课堂讨论参与、课后资源学习与互动等各方面的数据,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多角度的全面考评。

在过程考评机制中引入财务会计“相对业绩评价”的理念,建立班级内部的比较和评估机制。具体而言,可以将平台统计的最高分设为对比基准,进而计算出平台赋值1分所对应的单位评价分值,依据单位评价分值计算所有学生的过程评价分。这样的相对业绩评价方式,能够在班级内部形成适度的竞争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结合OBE理念与翻转课堂的数字化会计学教学模式构建

OBE理念强调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最大化学生的学习成果。翻转课堂则要求重新设计课堂结构,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平台的不断完善,为OBE理念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结合不仅能够优化教学效果,还能更好地实现数字经济背景下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据此,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细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视角出发,构建OBE理念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数字化会计学教学模式(见图1)。

20250520170044806-72-231b2.png

课前阶段,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和关键知识点的基础上,准备好教学资源,并通过数字化平台推送给学生。学生依据自身兴趣选择教学案例和讨论题,以初步了解教学目标。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前测试进一步明确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通过路径①和②,教师和学生在数字化平台上完成教学前的沟通。

课中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案例分析和讨论、思政融入,并巩固关键知识点。学生通过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深入学习对应的课程内容。通过路径④和⑤,实现教师辅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翻转课堂。同时,课堂呈现的案例和讨论来源于学生的课前选择,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另外,案例分析和讨论都基于数字化平台进行,学生参与的次数和程度都会记录在平台中,这些数据将成为过程考核的重要基础。

课后阶段,教师在平台发布关键知识点、微课和拓展阅读资源,学生可以随时查漏补缺,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答疑平台,反馈学习情况和困惑,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也可以参与课后学习目标完成度测评。教师和学生通过路径⑦和⑧实现了课后交流。教学平台统计了微课点击量、观看时长、平台答疑情况和测评结果,使教师能够准确定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后续课程安排。另外,课后教师可将平台统计的课堂参与数据对个人公开,学生查询自身的课堂参与情况,从而实现考核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OBE理念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会计学教学模式,将数据统计与实时数据抓取无缝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数字化教学模式的优势。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据和信息处理过程,而且通过将数字技术和资源全面嵌入教学流程,打破了传统线上、线下教学的割裂现象。依托数字化教学平台,该模式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学生沟通反馈的数字化以及学习评价的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变得更加灵活和互动。数字化平台对学生参与数据进行了全过程的实时统计,为基于多角度的“相对业绩”过程考评提供了翔实且可操作的数据支持。会计学教学改革的保障

围绕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教学模式,提出如下保障措施:

1.盘活数字化教学平台,搭建教学资源生态圈

教学资源数字化,成为会计学教学融入数字会计知识,实现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的基础。同时,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驱动会计学教学资源动态整合,这不仅要求教学资源数字化以便利整合,而且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相互合作,逐渐搭建出动态发展的教学资源生态圈。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加之COVID-19暴发后线上教学的普及,各个高校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建设已趋于完善。这无疑为搭建会计学课程教学资源生态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基础。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数字化平台已有资源的识别和拼凑。围绕非会计专业学生挖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培养数字会计思维的教学目标,整合已有的数字化资源。识别过时的教学资源,推荐契合当前经济和技术发展的教学资源,以保证资源的有效性,将可用资源引入数字化平台中。

第二,多角度填补教学资源缺口,形成教学资源网络。基于已有资源,从数字化新知识融合、数字技术和资源嵌入、OBE理念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的需求出发,以教学案例、讨论题、思政案例、微课、课前课后测试、虚拟实验室、教学应用程序等为基础,补充教学资源,初步形成教学资源网络。

第三,基于互动数据,动态调整和补充教学资源,搭建教学资源生态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字化平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统计,教师可精准把控不同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兴趣点,结合专业特点,动态调整各个专业的会计学教学资源库。同时,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以及数字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状态,不断补充新的教学资源。最终形成资源提供者和资源使用者互动的教学资源生态圈。

2.培养教师进行数字化教改的信心和理念

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开展会计学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鼓励教师积极推陈出新,创新教学模式、充实教学资源。具体可从教改信心和教改理念两方面展开。

数字化技术和数字会计等新知识,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有志者,事竟成”,协助教师树立数字化教改的信心尤为重要。而树立信心的关键在于数字技术和教学模式的融会贯通。一方面,及时为教师提供数字技术支持,尽力在其需要时及时响应的技术支持,并持续提供数字教学技术培训。另一方面,围绕会计学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供教师进行参考和学习,允许教师存在先模仿、再创新的教学改革过程。

在教研活动中可不断融入终身学习、跨学科创新等理念,尤其强调教师之间的互助协作。会计学课程受众面广,大多由多个教师教授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之间虽有差异,但教学内容也存在共性。教师通过互助协作,可以共享教学资源,获取多样化的案例、讨论、测评、教学模式等。更为重要的,巩固和加强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结  语

在数字经济的驱动下,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学教学面临很大挑战。将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数字会计相结合,构建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培养非会计专业学生的数字会计思维,夯实运用数字化会计信息的能力,成为会计学教学改革不可逾越的内容。以OBE理念为指导,运用翻转课堂、混合教学等教学方式,构建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的会计学教学模式,将成为会计学教学改革的长期任务。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只有持续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入数字技术,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确保他们在复杂多变的数字经济环境中具备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刘峰,杜兴强.会计学通识课:理论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7):58-63.

[2]张静,刘丽娜,郑路航,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专创融合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以经管类专业“会计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3(51):141-144.

[3]王丹,孙永军.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优化路径研究[J].当代会计,2021(9):133-135.

[4]程可辉,朱小云,雷雨.数智时代面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大学,2021(47):100-102.

[5]王爱国,牛艳芳.智能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21(6):34-39.

[6]段洪成,王蕊,张晓莉,等.基于数智化背景的智能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2(2):43-44.

[7]赵冬燕,张敬,王晶.借鉴国际经验深化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26-128.

[8]马亚民,刘丽娜,张静,等.数字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基于会计学课程教学视角[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3(8):175-178.

[9]杨宗凯.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新特征、新范式与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24(Z1):24-28.

[10]王泉.数智时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四重挑战及应对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4(Z1):29-33.

[11]黄荣怀,刘嘉豪,祁彬斌.高等教育数字化的现实挑战与核心关切[J].中国高等教育,2024(Z1):34-38.

[12]于晓红,李晶晶,宋荷.数字经济时代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商业会计,2021(17):106-108.

[13]邬娟,李琳.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史密斯-雷根”模式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9(19):108-111.

[14]马燕,朱伶俐.应用型本科院校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概论》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3):151-152.

[15]冉一江.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对大学会计专业培养方向的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1(3):139-141.

[16]徐月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职《财务管理》课程的应用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3.

[17]苏芃,李曼丽.基于OBE理念,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与评估体系——以清华大学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8(2):129-135.

[18]张乐,张云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8(1):36-38.

(惠祥、李秉祥、吴祖光: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