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契机 推动高素质专业化高校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郭 昕
发布时间:2025-05-13 09:11:25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更加清晰地提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绘制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是建成教育强国的行动指南。《纲要》部署了九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聚焦《纲要》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和新要求,高校应发挥龙头作用,以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需求和现实问题为导向,在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全方位赋能、教师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上下功夫,打造教师队伍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教师节前夕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提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坚持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就是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的价值追求。一方面,要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深化教师理论学习和国情研修,用教育家精神激励感召广大教师筑牢信仰之基。另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纳入各级各类教师培养培训,持续涵养高尚师德师风,强化全链条管理,坚持师德违规“零容忍”,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模范遵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推动形成立德修身、敬业立学、教书育人的新风貌。
二是在“全方位赋能教师发展”上下功夫,培育教师队伍发展“新动能”。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力量。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提升的过程,就是教师经由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与综合素养的过程。高校注重教师全方位赋能,就是要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健全教师培训发展体系,支持引导教师从入职期的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素养的成熟教师并实现可持续性专业发展。在培训内容方面,要聚焦教师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教师发展需求,以教师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为关键,制定个性化、周期性的菜单式培训课程,充分满足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在培训形式方面,要积极探索培训新模式,将集中授课、网络研修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同时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师培训相融合,利用大数据对教师进行精准测评、指导,实施智能化、交互性培训,推动教师队伍规模、素质协调发展。
三是在“教师队伍治理现代化”上下功夫,营造教师队伍发展“新生态”。良好的治理体系是教师安心从教、潜心育人、干事创业的根本保证。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聚焦管理顽疾,实施破解之策,不断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应从深化教师管理改革、加强教师权益保障、加大教师荣誉表彰等多维度发力,营造教师发展良好生态。在管理改革方面,深化教师岗位、职称、评价改革,加强编制与岗位的统筹优化,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教师,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不断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在权益保障方面,持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大力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使教师能够安心在岗从教。在荣誉表彰方面,完善教师荣誉体系,加强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奖励,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典型宣传力度,树立强国之师的正面形象。
展望未来,高校应积极落实《纲要》,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全面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强师筑牢教育强国根基。
(郭昕:西北工业大学人力资源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