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管并行品人物——《木兰诗》教后记
作者:李小娟
发布时间:2025-04-29 23:10:50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木兰诗》作为乐府双璧之一,历经岁月流转,始终散发着独特魅力,激发着人们对花木兰的无限赞叹与敬仰。这一经典之作,作为第二单元家国情怀主题的收官之作,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与文学价值。正如著名学者赖瑞云所说,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体悟杰作之“秘妙” ,基于此,我将教学重点设定为:引领学生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精妙写作手法,感受互文、排比、顶真、复沓、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同时,深入剖析木兰的人物形象,感受她勤劳朴实、刚毅勇敢的性格特点,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教学安排上,我将课程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于字句疏通,在这个过程中巧妙渗透修辞手法的赏析;第二课时则以预习提示中的“英雄气概”与“女儿情怀”为指引,双管齐下,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学生在字词疏通方面进展顺利,未遇较大阻碍。在检查小组合作翻译时,我以学生已掌握的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为切入点,引导他们结合具体句式的翻译,体会“互文、复沓、顶真”的独特韵味。这种温故知新、由已知探究未知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乐府作品独特语言风格的兴趣。正如王崧舟老师所倡导的诗意语文,让学生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文学之美,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互动,踊跃发言,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第二课时,我以背诵和复述故事引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随后,引导学生提炼预习提示中的关键词,“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怀”很快被找出。以此为纲,我指导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从文中找出体现木兰这两方面特质的语句,展开具体分析。10班的合作学习氛围尤为热烈,比9班更加积极活跃,不少学生迅速举手展示学习成果。分析中,“勤劳,孝顺,勇敢,聪明”等词汇高频出现,而“果敢,坚毅,机智,谨慎”提及较少。经过深入探讨,我们最终将木兰的形象概括为“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在学生展示成果时,我适时渗透选材安排的目的,待学生完成人物分析后,文章的写作特点也就自然明晰了。之后,我和学生共同探究故事千古流传的原因,学生起初理解较为浅显,仅停留在人物本身,于是我从“悲剧——喜剧”的角度加以补充引导,拓宽他们的思维。
不过,教学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学生对文章详略安排的理解存在较大困难,很多人认为木兰是英雄,展现英雄气概的内容就应该详写。针对这一问题,我进行了详细讲解,却无奈拖堂约五分钟。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他们虽勉强接受,但这也反映出教学难点的攻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后续教学中持续强化。
正如王荣生教授提出的阅读教学要点,在教学中要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 。在《木兰诗》的教学里,我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内容,也在教学环节和活动组织上努力引导学生,但仍存在不足。这次教学让我深刻意识到,在今后的诗歌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吟咏诵读、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方法,体会诗中情感,回归诗性教学。同时,要持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从复杂的文本中汲取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真正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