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援教担使命 组团帮扶促提升
——丹凤县职业教育中心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29 21:47:5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是党和国家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出发,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意义深远。自2022年7月以来,以杭金章校长为代表的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教师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组团式”帮扶的号召,服从组织安排,从南京奔赴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职业教育中心,参加为期3年的国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近三年来,他们满怀教育情怀,对帮扶学校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和心力。按照“精准、可实现、可持续、有成效”的原则,紧紧围绕“学校管理、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养”等四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坚持“理念引领、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团队协作,争取资源、院校共建,整体提升”的办学思路,从问题导向入手,逐渐向成效导向转化,由起初的“输血”到自我的“造血”,从而实现学校可持续的发展。
一、用暖灌心,唤醒学生向上
开学初,他们发现,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讲话声音很低、眼睛不敢正视对方、也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这个现象不应该是职业学生该有的状态,追其原因,是这些山区的小孩,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平时缺少父母陪伴于关爱,与外界接触少,内心存有自卑感,缺少自信导致。
这现象引起帮扶团队高度重视。在晨会上,帮扶校长杭金章跟全体学生讲,“你们的父母不在身边,我每天和你们一起住在学校,我就是你们的家长。”并要求把他的电话张贴在每个班级和宿舍,并提示“有困难找杭老师”。下午大课间,他总会有意到操场,和学生一起打球,累了就席地而坐,与学生谈心交流,向学生讲职教政策,介绍南京大都市的美景、美食与繁华,鼓励学生要翻越秦岭到外面看看,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新改造学生浴室,增加食堂菜的品种,降低价格,教室安装空调。随后根据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新成立了16个学生社团,组织各类活动比赛,开展各类文艺表演活动,让学生有展示的舞台,并确保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活动。学生们第一次参加成人礼,第一次吃到学校校长亲自发的月饼、粽子,第一次坐车到西安研学,南京帮扶团队的到来,让学生们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惊喜与感动。
通过他们用心设计的亲情教育、活动教育和舞台教育,学生的精神面貌一下有了很大变化。学生们越来越阳光、开朗,文明、懂礼,也就变得更加自信,学习就会有目标,校园也变得越来越有序、和谐。目前,学校大课间活动、早读、学生志愿者、礼仪服务已经成为被帮扶学校四大特色亮点。近两年学生学生在省、市技能大赛中都有新突破,职教高考过关率100%,对口单招本科录取人数逐年上升。
为满足大部分学生及家长继续学习深造的需求,学校分别于2024和2025年的3月,在校成功举办了两届学院、企业与学校的校园双向交流会,为学生对口升学、就业搭建平台。
二、用情帮教,指导教师成长
帮扶团队来到丹凤县职业教育中心,当时学校教职工平均年龄达50岁,且大多数是文化课老师,2022年5位教师职称送评,一个都没通过,导致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躺平现象较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杭金章校长从自身曾在南京做过职称评审的经验,通过查看他们报送的材料,来分析没评上的原因,告诉大家今后该怎么做。当得知要职评的老师需要市级公开课,而地方又没有相关部门组织这样的事,他随后与南京市教育局领导联系,邀请南京各职业院校14位名师到校交流指导,并借此向商洛市教育申请组织宁商两地市级层面的教研活动,让本地的老师借此能够参加教学展示研讨。由此为切入点,帮扶团队通过师徒结对形式指导老师要上好课,多听课,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业务能力,这样面临职称面试时才能从容应对。帮扶成员带头示范说课、上课,坚持听课和评课,课后及时与老师沟通,并形成学校各类公开课评选和听课、评课制度,帮扶教师结对制度。
截至目前,学校与南京交流互访 25 次,先后邀请南京8所职业院校共9批次合计62 位名师名校长来学校开展交流指导,培训被帮扶学校校长、教师 115人(总参加培训人次达600次以上),被帮扶学校选派 79名骨干教师28名学生赴江苏结对学校开展交流学习。结对双方学校共建教学团队1个、成立名师工作室6个。累计有65名老师在省市县科研比赛活动中获奖,其中,1名教师在2024年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4名教师在省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1名教师教学设计作品受邀进行国家级展示交流,学校教师教科研成果取得历史性突破。有13名教师成功晋升高级职称,15名教师晋升中级职称。两地的互动交流,名师引领,拓展了学校老师的眼界,促进了老师管理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
三、用心帮扶,助力学校发展
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帮扶团队秉承现代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的职教理念和培养目标,坚持党组织的校长负责制,提出“123456”工作目标(一个宗旨、两个引领、三项举措、四个提升,五项建设、六项重点工作),制定了学校三年(2022-2025)发展规划,为学校今后工作开展和办学目标指明了方向。针对学校在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逐步进行修改优化,随即出台了符合校情的管理制度。选举产生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并召开了第一届第一次全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新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为依法依规办学发挥积极作用,提升了家长对学校办学满意度。
帮扶团队先后争取“苏陕协作”项目资金270万,用于建设校园网平台建设和专业实训室建设。为加强学校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能力提升,他先后与江苏8所优质职业院校、省内5所高职院校建立共建合作单位;与省内外18家知名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和校外实践基地,安排200多人次学生到长三角地区实习就业;近两年,帮扶校长与后方学校对接,新增了消防防震减灾应急管理、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维护与操作、电脑艺术设计等4个新兴专业,办学专业特色更加明显,在校学生规模每年也按20%增长。
四、用爱接力,传递爱心真情
为延伸苏陕协作教育“组团式”帮扶工作成效,他主动与后方联系,争取爱心企业和人士共计42万元钱和物资,用于学校贫困生捐资助学和为山区帮扶村搭桥修路。2023年底,由帮扶校长牵头,帮扶成员积极参与,组织筹集3万元资金,为203名陕西省丹凤县红军小学学生购置过冬棉衣。2024年“六一”节,他们又自筹一万元,给山区小孩亲自送去300份节日礼物。他们初心如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人的教育情怀和山海情深。
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是党和国家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出发,着眼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教育史乃至全世界教育史中史无前例的伟大壮举,其意义深远。第一批教育“组团式”帮扶三年的教育帮扶工作即将结束,后期还要第二、第三、第四批的接棒人,相信在他们的带领、引领下,地方乡村振兴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会不断向前推进,东西部教育越来越趋于平衡,到2035年,教育强国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