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去实践,“严师出高徒”没错,但不一定对每一位同学都适用,教育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我担任的班级体育生较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较差,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热情,更谈不上感兴趣,心思都不在学习上,部分学生处于自我放弃的状态,他们不仅不爱学习,上课还喜欢捣乱,乘老师不注意,或黑板上板书时,就偷偷的说话,等老师转过来时又都保持得很安静。我起初觉得对待这样的学生要严格管理,刚开始几天比较起作用,但我还是低估了这些学生。高中阶段,学生逆反心理较严重。疫情期间大家都戴着口罩,上课时刚开始,我隐隐约约听见有人在打口哨。我以为自己听错了,也没在意。后来我给其他同学讲题的时间,他们瞅准这个机会,口哨声明显变大了,下课后我问了好几个同学,大家都互相包庇,说不知道。我当时特别生气。

课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该如何处理,以前我会因为他们的上课说话而埋怨,因为学生的调皮而急躁,因为他们的违纪而心烦。我现在要克制住自己心中的不满,要冷静思考处理办法,如果这次找出打口哨的学生,处理不好,他们不服气,下次还会有更多的学生打口哨怎么办。想想自己的孩子也在上学,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该怎样处理呢?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要找到学生问题背后的原因。

我找很多学生谈话,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生活中的困难,学习困惑,不想听课的原因。尽我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听一些励志故事,学习上分组辅导,对学习上困难的学生单独辅导,夯实基础,课堂上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只要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应用当代教育家李希贵老师的教育理念:“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当我不经意间向学生嘘寒问暖时,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被尊重,打心眼里特别感激我,课堂氛围融洽了,学生学习也变主动了,打口哨的同学也主动承认错误了。班级中有个年级上最难管理的学生,上课从不听讲,睡觉是常态,在我的课上他非常积极地听讲,认真回答问题,准备请假时都等到我的课上完后才履行手续。

滴水可以穿顽石;清泉可以润心田;爱心可以拨心弦。反思自己的教学,重新审视教育,细品当代教育家李希贵老师的话:“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我顿时觉得漫无边际的教育概念,用寥寥数语解释得淋漓尽致。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我要以广博的爱育人,以崇高的精神感化人,以美好的心灵塑造人。

作者单位:子长市中学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