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育智者言,教育的本质不在于灌输知识的河流,而在于点燃心灵的火焰。教师的修行之路亦如此,需时刻怀揣那束照亮前行之路的光。为满足一线教研和文献学习的需要,我满怀敬意地深入研读了于漪老师的教育理论著作,读后的这份感悟尤为深刻,仿佛在我内心深处点亮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教育生涯的每一个角落。

一、“读”的启迪,心灵的觉醒

于漪老师,这位教育界的巨擘,以其深厚的学识与独特的教育理念,引领着无数教育工作者前行。初识于漪老师,是通过她的教育理论,字字句句,如清泉般洗涤着我的教育灵魂。《岁月如歌》《于漪全集》等皇皇巨著所蕴含的教育理念,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教育本质的新认知。于漪老师强调“目中有人”的教育观,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而非单纯的知识积累。她坚持教育应关乎个体生命的完善,更承载着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重任。这种高瞻远瞩的教育视野,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反躬自省,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研实践,是否真正做到了“目中有人”,是否真正关心了师生的智力、情感、身心以及学科发展的需要。于漪老师的理论,如同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激励我不断努力,向着更高的教育境界迈进。

“教师,应当是读书的种子。”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深深烙印在我的心底。我开始效仿于老师,将阅读视为生命的必须。从教育经典到人文社科,从教育理论到教学实践,我广泛涉猎,不断充实自己。每到睡前一小时,我总爱手捧一卷书,感受着心灵的觉醒与成长。

二、“做”的实践,被赋予的力量

于老师的教育思想中,最为我所钦佩的,便是她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勇气。她提出“教育要触动学生的心灵”,并身体力行,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于老师的教学观“德智融合:立体化施教,多功能育人”,给予了我实践上的有力指导。她提倡构建立体、多维、无恒的课堂教学,创设师生交融、生命涌动的佳境,这让我深刻认识到,课堂应是育人的主阵地,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场所。

西安市高中英语教师尝试将德育与智育深度融合,在新理念下,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包容、充满爱的课堂氛围,师生共同打造着有光有魂有灵犀的“西安好课堂”。于漪老师的理论,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和学科教师的教科研实践,让我在“行”的道路上更加坚定。

三、“思”的深化,理念的升华

在于漪老师的教育理论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思考的重要性。她曾说:“教育者的思考,是教育智慧的源泉。”于漪老师的教育理论,不仅给我带来了“读”的启迪和“做”的力量,更引领我进行深入的“思”。她强调教师应具备强烈的使命意识,不断求索,与学生共同成长。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反思和不断学习。

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深造发展,并融合实践推动区域学科高质量发展。通过阅读教育经典、组织或参加教育研讨、撰写教育随笔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和教科研能力。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于漪老师的理论,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成长的道路,让我在“思”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于漪老师的教育理论,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教育生涯的每一个角落。它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和价值,激励我不断努力,向着更高的教育境界迈进。在未来的教育道路上,我将继续怀揣这束光,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也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愿我们都能成为那束光,点亮彼此的心灵,共同追寻教育的真谛。

作者单位:陕西教师发展研究院 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