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记者 孙永涛)落细特殊群体支持措施、科学合理划分学区、严格管控特定类型招生、落实“教育入学一件事”……今天(4月27日),陕西省教育厅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2025),进一步整治“暗箱操作”和“掐尖招生”行为,严肃查处招生入学环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维护良好教育生态,切实减轻学生及家长教育焦虑,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资料图片:西安经开第八小学组织开展2024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

通知要求,全面落实“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通过增加公办学校招生计划、加大公办学位供给力度、推进优质公办学校挖潜扩容等方式,不断提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对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方式入学就读。义务教育资源充足的非人口集中流入地区要实现随迁子女仅凭居住证入学,取消附加或限制条件。

在落细特殊群体支持措施方面,通知要求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人员子女、公安英烈和因公牺牲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要立足实际、依法依规落实好教育优待政策。对本地区多孩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坚持自愿申请、公平公开、就近就便原则,制定长幼随学政策,但不得含有在市、县范围自由择校的内容。

通知指出,严禁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严禁以“校园开放日”等名义进行违规招生宣传或考察学生、家长。公办小学一般采取登记方式入学,公办初中一般采取登记或对口直升方式入学。集团化办学学校、高校与科研机构附属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遵循属地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政策。

坚持民办义务教育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招生、同步录取。对2024年出现超计划招生、超范围招生、与公办学校混合招生、以借读挂靠等名义变相违规招生、违规收费等问题的民办学校,要依法依规核减招生计划。

通知强调,各类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验项目以及外语、体育、艺术等特定类型招生全面实行市级初审、省级审核制度。外语、体育、艺术类项目可以在小升初招生中开展语言、体育、艺术方面的兴趣潜质素养考察,不能开展其他文化科目测试,小学入学不得开设此类招生项目。青少年足球、篮球、排球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地区和学校要严格按照规定招生。数学、科技类等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实验项目要坚持不掐尖、重培养,原则上不得与小学、初中招生入学挂钩,严禁随意突破招生范围。

此外,通知还强调要以数字化赋能招生入学工作,通过陕西“教育入学一件事”,推进区域内户籍、居住证、房产、社保、学籍等入学相关信息互通共享,加快实现报名、材料审核、录取“线上一网通办”。要设立线下报名服务站,为线上报名有困难的群众提供指导和服务,实现一个清单告知、一套表格填写、一个场所提交,推进“线下只进一门”。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