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现有中小学幼儿园101所,教职工2730人,学生(幼儿)40193人。区域教育呈现出“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落后县办先进教育”的鲜明特点,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阳光校餐示范县”等国省市荣誉和称号,教育质量长期高位运行,位居全市前列。但近两年,兄弟县区追赶超越步伐加快,力度加大,该县中高考质量出现不进则退趋势,已有经验做法效力衰减,教育质量压力空前加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安全工作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校园安全事故防范和应对难度不断加大,中小学生校外意外伤害事故易发多发,整体安全形势严峻复杂。

一个时期以来,商南县在校家社协同育人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但与完整意义上的协同育人还有较大差距。一是教体局和学校对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工作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二是家长的教育观念普遍落后,很多还停留在传统的“打骂管教”阶段,少数父母甚至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家庭教育缺位现象突出。三是社会教育“若隐若现”,部门履职尽责较为被动,不推不动,甚至推而不动,协同育人合力没有形成。

理清思路,强力推进。经深入调研,反复研讨,商南县提出了“21357”的协同育人思路。即: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上升、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各种涉教牢骚抱怨、投诉举报、矛盾纠纷明显下降的“两升一降目标”,以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大主观能动性”为核心,狠抓组织领导体系、活动阵地建设、活动安排部署、各种活动落实、协同育人效果“五个重点”,落实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特殊学生家访、学生教育家长社会参与、育人矛盾问题三方共同直面、协同育人表彰奖励“七个全覆盖”的基本要求。

健全机制,搭建平台。县委成立教育工作暨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明确了各部门职能职责,先后印发《商南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联席会议制度》和《商南县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行动方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安排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2024年9月以来,先后召开联席会议并组织协同育人行动18次。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均制定有协同育人行动方案,安排专人负责工作推进,家长委员会组建率和家长学校开办率均达100%;各校(园)先后开辟有家委会专门办公场所,做到了挂牌办公、制度上墙、档案专归;县高级中学依托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开设家长学校办公室、教务处、活动室、报告厅、接待室和档案室;县城关小学、县城关希望小学、县初级中学、县鹿城中学、赵川镇初级中学、梁家湾九年制等学校建立协同育人表彰奖励制度,对在校家社共育中表现突出的社区、个人和家庭予以奖励。在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县委、县政府对县公安局、县交警大队等10个校家社协同育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部门联动,凝聚合力。商南县相关职能部门在县委教育工作暨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领导下,各司其职,协同育人合力逐渐形成。团县委开展书记讲团课20余场次,精心策划“学习党的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红领巾讲解员”“夏令营”等活动,定期组织青少年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县妇联印发《商南县儿童发展规划(2021—2030年)》《商南县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等,对家庭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深入村(社区)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81场次。县关工委制定了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定期召开会议会商关心下一代工作;组建“五老讲师团”心理健康教育分队,为青少年和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家风家教等系列巡讲活动10余场次。县公安局与学校联合建立公安驻校警务室52个,并对宾馆酒店、KTV、台球厅、网吧、棋牌室等场所开展系统摸排和全面排查整治,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县交警队优化完善“高峰勤务”和“护学岗”机制,加强“三见警”巡防,严厉打击未成年人交通违法,实行上下学时段临时交通管制,提高了校园周边见警率、管事率与震慑力。县法院、司法局等部门为学校配备法治副校长50名,广泛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有效防范了青少年违法犯罪。

鼓励创新,百家争鸣。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中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县城关小学始终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探索实践“八小八大”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县城关希望小学成立“三级”家委会,多元活动深化家校互动,联合公检法医开展安全教育。县初级中学按照“学校+部门”“学校+家长”“学校+活动”的“3+”协同育人思路,建立“1+6”联防联控机制。县东兴九年制学校成立了“一中心,三梯队”的协同育人组织,建立了“五圈三层”联动机制,实现“1+1+1>3”的协同育人效果。县城关第六小学从“八个”育人积极探索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支撑的多元化多层次协作育人模式。县雅都幼儿园建立“家长意向定期调查”制度,根据家长意向对准目标寻找专家答疑解惑,提升家园配合的默契度。县东兴幼儿园的“一个核心、三类制度、四种保障、六项举措”协同育人新模式和新方法,助推了校家社的积极互动和深度融合。县高级中学组织学生到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和金丝峡分别开展“科技梦•报国情”“感受峡谷奇观,探寻红色足迹”研学活动。县高级职业中学拓展社区教育资源,建起“暖心警务室”,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常态化共商校园安全及周边环境治理问题。

大胆探索,初显成效。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商南县协同育人工作已初显成效。教育生态不断优化。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项目优先实施、教育编制优先补充、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校园安全优先保障”等“六个优先”。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教育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推进重点工作;县人大、政协定期开展视察调研,为教育发展建言献策。先后制定出台《商南县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商南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明确各部门职责,全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重教兴教良好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安全治理持续加强。深入开展校园安全“宣传教育、硬件设施、规章制度、安全责任、贯彻落实”等“五个闭环”排查整治,不断增强校家社三方合力,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网络。一年来,全县无一起校内安全责任事故,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比2023年下降84.21%。教育质量稳步提高。2025年2月和3月,相继荣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称号。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2024年度,“两代表一委员”、基层干部、人民群众随机参与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全县社会综合评价满意度达99.13%、校园食品安全满意度达97.54%,秋季招生入学工作满意度达99.3%。2025年,县教体局在县“两会”上被人大代表高票评议为“满意”单位,被政协委员评为提案办理先进集体、社情民意转化落实先进集体。

强化领导,统筹协调是前提。实施校家社协同育人,需要地方党委、政府强化组织领导,联合教育机构及相关部门共同构建一个既有明确分工,又能紧密协作的“教联体”和运行机制,凝聚起“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协同育人的合力。

激发动能,协同推进是核心。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学校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支撑和保障,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着力调动学校、家庭、社会“三大主观能动性”,形成权责清晰,协同推进的局面至关重要。

不断创新,狠抓落实是关键。创新和丰富校家社三方互动方式、狠抓工作落实是确保协同育人效果的关键。只有狠抓落实,才能确保校园平安和谐,质量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