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赋能化学课堂
作者:刘 东
发布时间:2025-04-24 15:43:57 来源:陕西教育·综合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逐渐显现。传统的化学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一、项目式学习的内涵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项目来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项目式学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二是以项目为核心,围绕具体的项目展开学习,项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科特点紧密相关;三是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四是强调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来共同完成项目。
项目式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等。具体来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建构知识,符合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项目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来发展能力,体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观点。认知负荷理论认为人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过多的信息会增加认知负荷,影响学习效果。项目式学习通过设计合理的项目内容和实施步骤,避免出现学生认知负荷过大的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教学模式
(一)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
2.以实验为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模式应注重实验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3.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应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展能力。
4.强调合作与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来共同完成项目。
5.注重评价与反馈。教师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二)实施步骤
1.项目确定。根据项目式学习的理念,教师可以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化学学科特点的项目。项目应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问题设计。教师可以根据项目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探究知识、发展能力。问题应具有层次性、引导性和开放性,能够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3.方案设计。教师要指导学生制订项目的实施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材料准备、时间规划等。方案应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创新性,能够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力争取得预期成果。
4.项目实施。学生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数据记录和数据分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记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5.成果展示。学生可以以报告、演讲、展板等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心得体会。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6.反思总结。教师应引导学生对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反思总结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以“酸碱中和反应”项目为例,该项目旨在通过实验操作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规律和应用。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问题,如“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是什么?”“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等,引导学生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过程和结果。其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实验方案,包括选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等,并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包括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等。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和数据记录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再次,学生可以通过报告和展板的形式展示实验成果,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等。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教学效果评估
(一)评估内容与标准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教学效果评估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体评估的内容和标准如下:
1.学习成果。评估学生是否完成了项目任务,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具体标准包括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创新性等。
2.学习过程。评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与交流能力等。具体标准包括学习的主动性、探究的深度和广度、小组合作的默契度和效率等。
3.综合素质。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科学素养等。具体标准包括提出问题的质量、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效果、科学素养的提升等。
(二)评估方法与工具
1.观察记录法。通过观察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观察记录法可以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表现,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实验报告、演讲和展板等作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综合素质。作品分析法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创新能力,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发展潜力。
3.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项目式学习的态度、感受和建议。问卷调查法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满意度,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4.访谈法。通过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困难和需求。访谈法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习需求,教师可以根据访谈结果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辅导方案。
四、挑战与对策
(一)挑战分析
1.时间管理。项目式学习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项目实施和成果展示等活动,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加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是项目式学习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2.资源保障。化学学科的项目式学习需要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支持,部分学校可能面临资源短缺的问题。
3.教师能力。项目式学习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问题、设计实验方案等。然而,部分教师可能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实践经验,难以有效实施项目式学习。
4.学生的参与度。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然而,部分学生可能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或缺乏自信等原因,难以有效参与项目式学习。
(二)对策探讨
1.优化时间管理。教师可以通过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精简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等方式,为项目式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项目研究和准备,以减轻学习压力。
2.加强资源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增加实验设备和材料、开发网络教学资源等方式,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此外,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收集材料、利用废旧物品等方式,参与资源建设。
3.提升教师能力。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让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反思,进而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研究表明,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发展。同时,该模式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化学教学模式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一方面,可以加强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和交叉,构建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信息技术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应用,利用虚拟实验室、在线教学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支持。此外,还可以加强对项目式学习效果评估的研究和实践,建立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估体系和反馈机制,以推动项目式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深入应用和发展。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市职业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