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交叉”护航山区学生心理健康
作者:■文/王晓飞
发布时间:2025-04-22 10:34:03 来源:陕西教育·教学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向所指、目标所在。在新征程办高质量教育的实践中,坚持“健康第一”理念,培育学生优良心理品质和意志品质,是我们学校教育工作者应始终践行的方略。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位于宝鸡西山,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是一所九年制寄宿学校。这里的大部分青壮年都常年外出务工,因此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孤儿等。他们看似阳光开朗,实则由于长期缺少家庭的温暖,失落、难过在所难免;他们看似合群融洽,实则由于大部分时间缺失亲情,孤单、无助常伴左右。与这一现实情况叠加的客观情况是学生年龄跨度大、专业心理健康师资匮乏,导致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这方面面临很大挑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是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时候。为了给山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温馨、乐学的氛围,近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尝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探索了一套“立体”“交叉”的教育体系,护航山区学生健康成长,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立体”就是有思政课程的塑造、文化课程的浸润,有讲座报告的渗透、主题班会的调节,还有社团活动的交流、实践活动的锻炼。蒙以养正,圣功也。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因而思政课也就成为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2021年以来,学校为学生量身打造了每周一节的专题思政课,课程涵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等,涉及科学、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多方位、多角度的内容,每周一的思政课也成了学生最为期待的“盛宴”。例如,王莉君老师为六年级学生讲授了一堂《我自豪——我是中国人》的思政课。在课堂上,王老师通过图片、短视频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历史上孔子、孟子、老子等杰出思想家的政治造诣,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中华文化瑰宝,使得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王老师说:“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每一历史时期都有着令人惊叹的伟大成就,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知道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都取得了哪些辉煌成就?”话音刚落,学生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两弹一星”成功发射、香港澳门回归、三峡大坝的建成、奥运会成功举办……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被彻底点燃,浓厚的爱国情怀深深植根于学生心间。
道德与法治课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教师通过知识讲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品质培养。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有效地激发个人潜能。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中有关心理健康内容的教学中,一定要紧扣课本理论,引入一些榜样事例,如无臂青年凭借坚强的意志力做到了生活自理、追逐梦想,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在文化课程的教学中,学校引导教师挖掘每一门科目中蕴含的心理健康元素,重点对学生进行浸润式教育,如学校八年级语文老师赵佳妮在讲公开课朱自清的《背影》时,就选择了让学生上台模拟当时的场景:父亲蹒跚翻过月台……引导学生在细微处深掘父爱亲情,引导学生捕捉在平凡生活中一些“爱”的瞬间,唤醒学生内心的温情。针对青春期的男女生、初一新生、毕业班学生等群体,可以不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讲座或报告,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并学会如何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要求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各班都围绕一个主题(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人际交往等),设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会活动,通过互动、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成长。学校九年级班主任王囡囡老师在“拥抱压力”主题班会课上,首先创设有趣且略带紧张的游戏——抓“鸭梨”,规则是:请学生围坐一圈,当听到关键词“鸭梨”时,迅速完成抓住和逃走两个任务,游戏结束后,让学生分享在游戏中的感受;接着让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感受过的压力,以及当时的感受,使其对压力有一个客观而理性的认识;然后通过问题“压力对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引入话题,介绍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使学生明白过高、过低的压力对学习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只有适度的压力才有助于学生潜能的激发。另外,学校坚持社团活动全员覆盖,开设有合唱、篮球、绘画、羽毛球、播音等16个社团,结合时令特点开展桃花沟研学、通石梁重走红军路研学、“红领巾爱学习”及晚读展播等育人活动,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找到一个相互支持、共同成长的平台,大家在其中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彼此的心得和体验,从而减轻个人心理压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及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能力,这些经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交叉”就是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之中,织密健康网络、筑牢心理防线。由于是山区寄宿制学校,所以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既是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引路人”,又是宿舍里嘘寒问暖的“守望者”。为了心与心的贴近,力争做到在课堂上是教学相长的师生,在课外是促膝长谈的亲友,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分享快乐和幸福的人,有倾诉压力和烦恼的人,有可以寻求帮助和解决问题的人……同时,学校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并通过一系列活动将其具象化,最具特点的是每周三的大课间展演活动,组织四至九年级学生按班每周依次轮流,展演形式不固定,可以是舞蹈歌曲、诗歌朗诵、情景剧、大合唱等,旨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个人才艺、释放自信的机会,培养学生阳光自信的品质。此外,学校还持续开展“双谈心”工作,即校长与每位教师谈心谈话,教师与每位学生及学生家长谈心谈话,真诚的沟通有助于和谐友谊桥梁的建立。在此期间,教师放下身段、放低姿态,以好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学生则从一开始的遮遮掩掩、闭口不谈到现在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思想和态度的转变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通过调查,学校掌握了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于是定期开展大家访活动,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的家庭情况,尝试开展有针对性的人文关怀活动,家校携手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护航。
护航山区学生心理健康是一场意义非凡的持久战。一路播种、一路浇灌,众多微小的努力汇聚起来便是能驱散阴霾的暖阳;而每一次的贴心关怀,积攒起来就是重塑心灵的巨大力量。回首来时路,那曾经被心理阴霾笼罩的山区校园,正萌生出倔强希望,学生眼眸重燃光芒,自卑消散,自信洋溢在课堂抢答、社团表演之中,孤独不再,校园里满是结伴探索知识奥秘的欢声笑语;展望明日,这一场“立体”“交叉”护航山区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绝非终点,我们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愿山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之路繁花似锦,向着未来无限伸展,让心灵的曙光遍洒每一寸山川。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拓石镇第三九年制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