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汉中市城固县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自古重教兴学、谦恭礼让,仅明清时期就诞生进士51名、举人196名;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在此办学8年,走出了师昌绪等25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行业精英,被誉为“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圣地”。近年来,全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大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多措并举健机制、强保障、优基础、拓内涵、提质量,各类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成功创建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和陕西省“双高双普”县,2023年5月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通过省级评估。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切实扛牢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持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陕西省教育强县,不断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之力。

20250422100704905-93-0f1bc.png

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筑牢教育之魂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唯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才能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我们秉承“厚基博望、持节致远”教育理念,健全完善21项教育教学管理办法,深入开展“桔乡星火”大思政宣讲活动和“大思政课”建设,荣获全省立德树人先进集体。

一是抓党建强引领,牢牢把握正确的育人导向。立足“抓好党建带业务、抓好业务促党建”的思路,认真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扎实推进党组织领导与校长负责两个层面的深度融合,全力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变为育人育才的智慧优势,强化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健全完善“头雁工程”“火种计划”“双导师 双培养”等工作机制,选优配强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和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以“五星创建 双强争优”活动和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活动为抓手,突出政治标准,坚定信仰信念,着力培养“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新时代引路人。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打造“博望致远”教育党建品牌。

二是抓思政强教育,打造城固特色德育品牌。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化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加强实践教学,提升思政德育工作实效。用好9个思政课教育教学联盟和3个思政课教师发展指导基地,深入推进思政强基、实践锤炼等八大德育行动,大力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力,跨学科跨学段落实育人目标。广泛挖掘历史人文、红色资源、身边典型等教育元素丰富微思政课,旗帜鲜明地讲好“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实现课程育人“小课堂”和社会育人“大课堂”的有机统一,打造独具城固特色的“骞少年”德育品牌。

三是抓“五育”强内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围绕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进一步完善“课程、活动、实践”三位一体育人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短板,推进体美劳教育融合发展。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完善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关爱机制,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持续开展体艺“一校一品”和特色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行课后服务“151”机制持续巩固“双减”成效,拓展“课后服务+研学+活动”模式,积极举办各类体艺赛事、机器人大赛、信息素养提升等活动,深入实施“明眸亮睛、银球少年”培育活动,探索综合防控近视的新途径。系统优化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满足民生之需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唯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弱项,缩小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公平性、普惠性、便捷性,才能保证教育公平推进和民生保障提升的发展方向不偏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一是立足提质增效,开创教育发展新局。一方面,推动各类教育协调优质发展。聚焦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推进公办幼儿园补短提质、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规范提升,实现“幼有善育”,并力争早日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实施扩优提质行动,加大城乡教育资源的整合调配,着力破解“城区挤、集镇弱、农村空”的难题,实现“学有优教”并力争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评估认定。聚焦高中教育特色发展,统筹抓好普通高中发展提升、中职教育产教融合工作,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有序扩大招生规模,加大体艺特长生培养,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另一方面,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扎实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纵深推进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探索浸润式教研改革,完善驻校教研、教育质量监测分析等五项机制,实施“教育教学五项展示”和“桔乡优课”活动,引领打造高品质课堂。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陕西教育扶智平台的应用,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打造一批智慧教育示范校,加大教育数字化的拓展和延伸,发挥“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作用,积极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二是聚焦民生改善,满足群众就学需求。坚持教育发展“三个优先”和“两个只增不减”,积极争取各类教育项目资金,结合人口变化和生源流动趋势,统筹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大力实施校舍标准化、后勤规范化、部室精品化、校园智慧化工程,全方位改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差异,全面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努力让中小学校成为全县拥有最好的建筑、最浓郁的文化和最安全的设施的地方。加快城区学校布局建设步伐,持续扩大学位和优质资源供给。有序整合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改造提升工程,着力改善教育教学和基本生活条件,抓好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学生午休和资金监管等工作,全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学校。落实各类教育资助政策,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实施阳光招生,妥善解决好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切实办好民生实事。坚持学校管理集团化、队伍建设一体化、教学研修同步化、质量评估联动化、发展提升品质化的管理机制,采取“托管+协作”的方式,有效打破人、财、事的壁垒,进一步优化建强城乡19个教育集团,以强带弱、以大带小,推动城乡集团化办学全覆盖,促进教育资源配置更优化。

三是强化安全管理,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坚持以平安校园创建为主线,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抓好生命安全教育增强“应知应会”能力,抓好主题演练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抓好分析研判增强预警防范能力,抓好隐患排查整治增强安全管理能力,抓好“三防”建设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抓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增强联防联动联控能力,切实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

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服务发展之要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工程。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厚植创新人才培养的沃土,持续推动教育体系与产业体系、社会体系、科技体系等的有效对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是把握教育改革之变。聚焦解决教育领域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关键问题,致力于从“量的赶超”向“质的跃迁”转变,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教育评价、教研督导及中心校、集团化办学模式等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完善更加开放多元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服务经济社会之需。以办好特色职业教育、打造“城固工匠”品牌为目标,深化县职教中心“双优”建设,发挥“政企校”人才发展联合体作用,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办好综合高中班,打造一批特色品牌专业,提升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是夯实教育发展之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标准,持之以恒地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教育引领每一名教职工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争做“四有”好老师,以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行为影响带动学生。精心举办“城固教育大讲堂”校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健全完善校园长的选拔任用、目标考核及退出机制,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优秀师资交流轮岗和学区集团教师柔性流动,以高水平师资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