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秋文艳
发布时间:2025-04-21 09:20:20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芳菲四月,书香醉人。在工作室导师田玲老师的引领下,第一次聆听了顾之川教授的讲座《语文老师如何使用好教科书》。对于新教材的培训断断续续听过两场报告,可实施起来还不够从容,今天,顾教授的这个讲座如春之甘霖,滋润了我的心田,似灯塔指引归航之舟。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听完报告,我的脑海蹦出以下几个关键词。
一、立德树人为根本
首先,立足政治考量,语文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载体,语文学科注重以文化人,所以教材选择的篇目注重各个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润物无声的使学生体会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体会英雄模范的高尚情操以及人性之美,陶冶情操、坚定志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篇目都是历史星空中的杰出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英勇无畏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才略非凡的英雄豪杰孙权等,让学生感受杰出人物的高尚情操、人格魅力,从而启迪思想、唤起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因此,领会了编写意图、单元先后顺序、教材内容、重难点,课堂上才能应付裕如。
二、语言运用为主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简而言之,就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顾教授强调,语文教学应以培养“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线,从语言文字运用出发。
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是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为了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活起来,以后要舍得花更多的时间带领学生在文字中挖呀挖,设置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语言情境,品析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思,探究语言形式。如最近学过的篇目《卖油翁》,课堂上带领学生品析文中的四个“亦”字对于人物形象的作用,设置语文活动对比朗读“汝知射乎?与“汝亦知射乎?”通过结合语境,加强语气,读出重音等方法,咂摸语言的味道,人物形象在反复品读中呼之欲出,我想,语文课要用课文教语文,以教材中的课文教学生习得语言,学会表达,在此基础上发展思维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审美能力的提升。也就是温儒敏先生提出的“以一带三”,我想,语文课只有语言文字运用扎根课堂,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活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三、立足学情为基础
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人,一节课学生学会了才是核心任务。所以,学情决定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教学方法。老师要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效能,努力为各类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了解他们的知识盲区,情感需求,性格特征,教到学生的心坎上。
坚持三尺讲台二十余载,于我而言,是对语文的认识不断深入清晰、教学观念和行为不断嬗变的过程。一场好的讲座就是一个新的起点,教学之路任重道远,我想我会一直沿着课沉下心走下去,深入文字的内核,在课堂深处遇见更为丰富的自己,在山一程水一程的体验中遇见柳暗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