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绥德县明德小学创新推行“课堂训练单+日作业单+周测试单”融合模式,探索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促发展”的作业管理新路径,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建立“学科统筹、班级协调、年级审核”三级联动机制。各学科组通过集体备课,科学设计“基础+提升+拓展”分层作业,摒弃“一刀切”模式;班级设立“作业公示栏”,每日公示各科作业内容及预估时长,确保作业总量“不超载”;年级组每周汇总分析作业动态,及时调整优化。同时,倡导教师自主设计“日作业单”,聚焦核心知识点,融入生活情境,让作业“少而精”,从源头上为学生“书包减重”。

学校以“周作业单”为载体,推动作业设计从“随意性”向“科学性”转变。各学科教师通过教研协作开发主题式、实践类、跨学科作业,将生活场景与学科知识深度融合,以项目式学习串联多学科知识,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推行“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思维拓展”分层作业模式,教师根据学情自主设计“个性化作业包”,既夯实了学科的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潜能,实现“一课一策、一生一案”精准施教,让作业成为学生乐学善思的“成长助推器”。

为确保作业管理落地见效,学校构建“过程+结果”双线监管体系。一方面,依托智慧校园平台,建立作业动态监测机制,通过随机抽查、家长反馈、学生访谈等方式,及时掌握作业实施效果;另一方面,创新评价方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师考核,开展“优秀作业案例展评”“学生创意作业展示”等活动,树立典型标杆。同时,建立“作业熔断机制”,对超量、低效作业及时预警整改,形成“设计—实施—反馈—优化”的良性循环。

学校将“五育融合”理念深度融入作业体系,通过“周作业单”设置劳动实践、体育锻炼、艺术鉴赏等特色模块。学生可参与“植物观察日记”“家庭劳动小岗位”“非遗剪纸传承”等实践任务,在动手动脑中提升综合素养。家长们纷纷表示:“孩子现在写作业积极性高了,周末还会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同步提升。”

校长李树国表示,学校将持续深化“四精”管理模式,推动作业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让每一份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阶梯。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