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大举措,也是促进本科教育发展、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必然路径。本文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现实意义,探究了《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现状,针对创新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需求、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各种问题,研究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路径,并提出优化及保障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效的一系列对策,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推动一流本科课程的长效持续建设。

[关键词]一流本科课程建设  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

项目: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面向省一流专业建设的产学研协同育人路径研究——以会计学专业为例”,项目编号:JG2024YB12(Z)。


引  言

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部分,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水平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为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加快“双一流”建设,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了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财务管理》课程在教育部相关政策指导下迎来了新的改革发展机遇,然而在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过程中,教学理念、教学资源、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均需进行改革与优化,需要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建设开展系统的研究,从而带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意义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的教学设备以及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正促使教育方式向信息化、国际化趋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智慧教学课堂及平台层出不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策略也必须做出相应改变。为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相继发布多项政策与通知,如2019年印发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着力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推动高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形成多样化的课程体系,切实提升本科教育质量,落实“双万计划”具体行动,发挥课程建设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作用。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自身变革的需要,更是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求的反映。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不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本科教育“水课”现象必须改变。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落脚点也要落在课程建设上,如果没有建立一流的课程体系,怎么能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又如何能够构建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能够使高校课程研究内容得以丰富、教师教学能力以及信息素养得以提升、生源质量得以提高。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相当于一块跳板,可提升高校的知名度、综合实力,吸引优秀教育资源。

《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现状

1.创新教学理念落实不到位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近几年新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理念,各高校对于《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没有丰富的经验可循。在课程建设之初,很多教师和管理者的教学理念并未完全转变,教学课堂依然存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财务管理》课程本身逻辑性强、难度较高,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禁锢,跟不上新时代教育理念发展步伐,也没有及时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通知,没有真正意识到一流课程建设的意义,致使对于《财务管理》一流课程建设目标、内容等并没有深入的思考,没有坚定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的决心。

2.教学内容无法满足需求

信息技术正在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催生了网络化财务管理模式。《财务管理》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不仅内容单一,而且缺乏动态财务分析、财务数据安全性、财务数据传递等方面的知识,已无法帮助学生良好解决信息时代的现实问题,也很难达到现如今财务管理相关专业的育人标准。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无法进行专门的信息传递,而大数据时代为理财主体提供针对性的财务管理信息、进行财务数据传递已成基本需求。在《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若延续以往的教学内容,则无法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的相关需求,《财务管理》教学内容体系创新重构是必然趋势。

3.教学手段制约课程建设

目前,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面积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如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采用慕课、在线开放课程等形式,但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中存在没有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工具、没有与学生建立有效互动和沟通、没有做到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等问题。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通、雨课堂等学习平台的应用已经普及,但大多是一些基础功能的应用,与《财务管理》课程相匹配的其他功能的应用不足。教学手段创新优化力度不足,制约了教学效果的全面提升,需要找到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切实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一流本科课程和专业点的建设,还需要不断探索。

4.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组建优秀教师团队建设一流本科课程。然而当下部分高校存在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高学历、高职称的《财务管理》授课教师数量较少,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人员更少,且师资队伍中非常缺乏勇于创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师的学历层次不同,素质能力与思想认知也不同,各科教师之间难以协同合作,学科专业负责人的整体水平有待提升,致使师资团队的整体实力达不到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部分教师以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强,无论是创新思维、教学水平还是信息素养,都很难满足《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需求。

5.一流课程管理不得力

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积极推进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但整体上存在课程建设进展缓慢、课程建设标准不完善以及课程管理与监督不得力等问题。《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要开展多项任务、经过多个流程,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再加上团队协作困难、缺乏有效激励机制,使得课程建设周期较长。部分高校针对《财务管理》课程尚未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标准,学校没有起到引领作用,很难达到课程建设的预期目标。学校、院系以及课程团队没有充分意识到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切实可行、适合有效监督的反馈机制,导致课程建设质量得不到保障。

《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改革与实践

1.课程内容体系创新重构

《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涉及会计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某一方面知识的欠缺会影响该课程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不能单一传授财务知识,应丰富课程内容体系,补充跨学科知识学习章节。此外,还应考虑到互联网时代背景,增加动态财务分析、财务共享、在线财务服务模式等方面内容的教学,强化课程的难度和挑战度,提升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内涵,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要重视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应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做到对前沿信息与知识、视角与观点的与时俱进,将《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做到常换常新,能够通过教学内容反映出当前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先进水平。课程内容体系增加研究性、综合性内容,培养学生深度分析、勇于创新的精神,提升其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

2.开发一流课程资源

近年来教育部开展了一系列项目来加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在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要求下,需要以需求为导向,开发一流课程资源,打造良好的建设基础,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充分保障。线上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建议高校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手段,开发与财务管理相关的网络共享资源,持续优化现有的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鼓励教师团队根据课程章节开发教学动画、教学视频,为学生带来新鲜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开发《财务管理》课程全套教学辅助资源,包括教学课件、习题库、随堂测试卷、实际案例讨论等,保障学生课上、课下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援引真实、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财务与管理问题,感受真实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培养高阶思维。引入行业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对财务管理课程资源进行补充和完善,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在提升高校课程资源建设水平和质量的同时,推进财务管理专业拔尖人才培养。

3.教学方式多样性

高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满堂灌”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问题,让学生忙起来、教学热起来、课堂活起来,更好地促进《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高校应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优化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财务管理》课程具体的教学设计方面:

(1)课前设计。通过教学App发布学习资料,如财务管理相关新闻事件、学术报告等,并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预习课程,提升其主观能动性。

(2)课中教学。教师可尝试案例式、情景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也可运用数字化教学工具,结合课程特点和实际教学现状,对教学课堂进行改造,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场景,给学生带来直观体验。《财务管理》作为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难度较高,该课程要求学生拥有深入的财务思维能力、清晰的分析逻辑能力和全面、系统的财务知识体系。建议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开展翻转课堂,辅以参与式、启发式、体验式等创新模式,强化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杜绝学生被动接收的现象,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可将股利分配制度、营运资本管理、破产清算等部分教学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以学生视角积极表达意见,开展小组之间的讨论,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教师要发现学生之间认知水平、自身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向。

(3)课后活动。财务管理专业与数字的联系紧密,要注重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仿真资源平台的应用十分重要,学生可通过仿真平台进行财务知识的检验、熟练财务操作流程等,杜绝信息技术的形式化应用。让学生各司其职,以小组形式进行企业的模拟经营,再对每轮业绩情况进行讨论,提高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后召开主题班会、研讨会等形式,解答学生日常学习中的疑惑之处,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

4.全程量化考核评价

建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是《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重要内容,如今迫切需要改变以往单一的闭卷考试形式,不断丰富考核形式,加大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强调学生的全程参与度。考核评价指标从以往的考试成绩和课堂表现两项指标改为在线教学视频观看、章节自我测试、课程作业、小组互动、阶段在线检验等多项指标。对学生各阶段的学习进行全程监管与评估,合理设计每项指标的分数占比,借助在线学习平台的数据挖掘、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进行智能化评估,掌握每位学生各阶段学习的详细情况。此外,也可将财务知识竞赛、ERP沙盘模拟演练、模拟经营等多形式的考核机制添加到《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中,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保障

1.加大宣传力度

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相关政策了解不足,是制约《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高校应加强相关政策、理念以及管理模式的宣传力度,可通过学校网站公示、开展讲座、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扩大宣传范围,帮助教师精准把握政策内涵,形成科学的认知。也可组织教师和学生对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政策进行深度学习,以更好开展《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

2.提升师资水平

加强教学梯队建设、完善助教制度、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等是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实施意见的重要内容。高校应组建一支结构合理、力量强劲的教师团队,高职称、有资历的教师起领头作用,积极纳入新生力量,分配好《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适当招募助教,使教师的精力更好地集中在课程设计和优化上,也要充分考虑课程建设负责人的更替,保障课程的持续建设与发展。教育部明确指出在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要以培养培训为关键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实现教师职业培训、终身学习全覆盖,推动教师培训常态化。高校可以制定培训计划,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手段、智能教学平台应用的培训。此外,视频录制与剪辑、网页设计等内容,也应纳入教师的培训内容。

3.完善课程建设保障机制

《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简单进行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就能完成课程建设的。高校要对自身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制定长期的、具有可行性的规划,从课程的建设、申报到继续建设阶段,都要有完整的考核监督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可由财务管理专业所在的学院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承担对一流本科课程的教学工作的监督任务,督促该课程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防止这些课程在认定成功后疏于维护和更新。对于课程建设中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应在职称评审、工作评价甚至物质方面给予激励,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一流本科课程的发展。

结  语

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是提升本科教学水平、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难点的梳理分析,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建议。高校应丰富课程内容体系,与时俱进;开发一流课程资源,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完善课堂教学方式,助推课程建设;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同时也要加强政策宣传、提升师资水平、健全管理机制,让教师更强、管理更严、效果更优。

参考文献:

[1]谭燕.我国高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研究——以S大学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22.

[2]桑智慧,潘晓婷,和晓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研究——以丽江文化旅游学院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当代会计,2021(20):145-147.

[3]李晶菁,姚永红,杨俏文.“互联网+”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投资与合作,2021(9):189-190.

[4]徐尽美.地方高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H大学为例[D].杭州师范大学,2021.

[5]张玲.《财务管理》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于“一流课程”建设的视角[J].中国农业会计,2021(3):30-32.

[6]蒲丽娟.“双万计划”背景下高校一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2):3-5.

[7]赵盟.基于OBE理念的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2(2):193-195.

[8]张秀秀.专创融合背景下《财务管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J].办公自动化,2023,28(20):11-13.

[9]施颖,秦小玲,刘子淼.财务管理课程线上教学探究——基于OBE教育理念[J].教育观察,2023,12(25):104-108+124.

[10]王冰洁.“岗课赛证”创融模式下会计专业教学资源的开发——以财务会计课程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6):124-126.

[11]许志勇,杨青伟,贾银芳,等.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视角[J].财会通讯,2022(15):156-159+165.

[12]祝勇军,成琼文.过程性评价对本科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国家金课的实验证据[J].商业会计,2023(8):115-120.

[13]潘荣根,王琦,汪桥,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以滁州学院省级一流专业建设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6):58-65.

[14]甘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一流课程建设及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10):72-78.

[15]徐悦竹,王宇华,刘成刚.“双一流”背景下新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42(7):29-31.

[16]郑黄山.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及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活力,2023,41(9):85-87.

(李玥: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