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当代大学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体系构建
作者:张永缜
发布时间:2025-04-15 08:54:35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摘 要]当代大学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缺乏规范和细化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缺乏系统化、具体化的大学思政育人教学目标,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操作体系不完善。本文通过相关论述,探索了集理想信念体系、道德锤炼体系、增长才干体系、综合素养体系和成就事业体系于一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体系,可以解决大学课程教学思政培养目标不系统、不具体、任课教师不便于操作等问题,有效助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大学 思政 教学 目标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好长期规划,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围绕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知识智力、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课程目标,贴近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当前大学生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不系统、不具体,不利于教师深刻把握课程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也不利于教师进行有效教学设计,不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利于有效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我们探索从理想信念体系、道德锤炼体系、增长才干体系、综合素养体系、成就事业体系构建大学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体系,旨在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理想信念体系
理想信念体系的目标是志存高远,方法路径是励志,让大学生有理想、有追求、立大志,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第一,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第二,要坚定理想信念。思政教育教学要帮助广大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道德锤炼体系
道德锤炼体系的目标是有品质、有修养、明大德,方法路径是修德、爱国。思政课要锤炼学生的道德品质,要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形成健全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发展良好的道德行为。
1.修德
第一,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大学思政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品德,熟知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遵守社会公德,树立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观念。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微,慎独,坚守道德准则;谨慎自律,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第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教学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确立反映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最大公约数”,使全体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进,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大学思政教育教学要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要牢牢把握这一教学目标。第三,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思想,用其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滋养心灵。鼓励大学生向上向善,提升其文化素养,并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大学生要集中式、系统化、持续性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其固本铸魂,目前,大学思政课缺乏相关课程的设立,这也是大学思政教育需要改革完善的内容之一。第四,在美育中陶冶人生情趣。思政教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所以,大学思政教育还需要设置美育课程。美育不只是让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美,其本质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才能特长,从而理解美,激发学生将学习、工作和实践活动与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激发人作为人的内在创造潜力,促进大学生建立与自身、他人、社会、自然界的和谐统一关系,实现大学生乐于学习、乐于实践、乐于创造,增强创造热情,提升创新素质,让大学生由关注外在美走向内在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美作为道德培育的重要内容,正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实质和内核,符合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所以要研究、丰富、细化美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内涵和方式,要将美作为教学目标树立起来,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道德教育内容体系,才能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幸福乐观、富有活力的大学生,才能激发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思想道德与法治要突出发挥在“修德”方面的作用。
2.爱国
我国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爱国主义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和生力军,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传统,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
要将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学全过程,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我国经济建设以及社会发展实际。第一,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大学生要时时想国家,处处想人民。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思政教育教学要引导学生把个人的人生目标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是其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第二,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方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破坏,所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教育学生不忘初心,要牢牢守住意识形态阵地。
增长才能体系
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不断变化,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综合素养,就要按照时代和社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增长才能体系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方法路径是勤学、明辨。当代大学生要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
1.勤学
第一,思政教育教学要让大学生知道必须学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夯实知识基础。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就要求大学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课程、法律知识课程等相关内容。目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各学科专业的系统课程都涵盖了这些内容。第二,思政教育教学要教会大学生怎么学。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思政课教学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要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其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把这些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第三,思政教育教学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专心学习,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相结合。思政教育教学要培养大学生专心致志、博精结合、持之以恒、克服困难的学习态度。第四,培养大学生的才能、爱好和特长。每个学生的天赋、才能、爱好不尽相同,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特长。
2.明辨
大学生应当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大学思政课的教学应当将这种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并作为思政教育教学的目标之一。这种能力培养的难度系数更高,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要提升个人能力和将专业课与思政教学融合的能力,通过富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第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只有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所付出的辛劳才能结出果实。面对世界深刻复杂的变化,关键是要学会明辨是非。第二,要让大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当前世界局势的复杂性,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看问题。第三,要让学生能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清醒和坚定。增强学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追求。形势与政策要突出发挥在“明辨”方面的作用。
综合素养体系
综合素养体系的目标是情理兼修,方法路径是笃实。大学生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还要有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这与国家人才战略需求相一致,也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
第一,要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大学生应当明白不可坐而论道,不能流于空谈,要在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大学生要深刻认识到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苦努力。要把艰苦环境当作自己成长的营养剂,脚踏实地。第二,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立自强,不屈不挠地面对困难;加强自我修养,学会同他人合作和分享;为人正直、对人友善、诚实守信、待人宽容;有情有义对待他人,一以贯之严格自律,自始至终谦虚谨慎。思政教育教学要将学生的这几个方面素质提升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乐学、爱学,终身受益。第三,培养强烈的责任意识。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形成以有责任担当为荣、以不负责任为耻的观念,要让大学生把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作为自己应当肩负的责任。
成就事业体系
成就事业体系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大学生的成就事业精神,使其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和品质,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成就事业体系的目标是勇于开拓,方法路径是求真、力行。实现大学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担大任、有作为。
1.求真
第一,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学习要务实,不要贪慕虚名,要将扎扎实实的真本领学到手。第二,要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思政教育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实事求是作为我党的时代精神之一,对于个人的思维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让学生把实事求是牢记在心,体现在行动上。第三,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思政教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艰巨性。越是伟大的事业,往往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是需要开拓创新。大学生思政课也应当将这一点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2.力行
第一,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大学生要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行动来说话,行胜于言。思政教育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其成为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要有担当、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能够担大任、有作为。第二,在培养斗争精神上下功夫。要让学生认识到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我们不仅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风险和挑战。胜利实现我党确定的目标任务,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要让学生认识到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在大学思政教育教学当中应当将斗争精神的内涵、方法、态度、意志贯穿其中。
结 语
当代大学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五大体系包括理想信念体系、道德锤炼体系、增长才干体系、综合素养体系和成就事业体系,体现了思政育人在政治上的高度,在思想上的深度,在视野上的广度,在内容上的热度,在融入上的力度,在实践上的强度,在情怀上的温度。当代大学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可以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课程思政的设置提供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细化的目标,既便于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具体操作,进行教学设计,又便于检验考核学生的培养效果,有利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这个教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为培养“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做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做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系统、更加具体的内涵支撑,能够更好地指导大学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对于教材的编写、教学的组织,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以及健全大学生能力、素质和人格,培养更加符合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都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求是,2024(17).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5-3).http://www.xinhuanet.com/zgjx/2018-05/03/c_137152571.htm.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序言)[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3:3.
[4]习近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M]∥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38-240.
[5]习近平.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 延续民族文化血脉[M]∥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277-278.
[6]习近平.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M]∥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09.
[7]习近平.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M]∥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8]习近平.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M]∥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9]习近平.广大青年成长成才要励志勤学、加强磨炼[M]∥
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42.
[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J].求是,2022(21).
[11]习近平.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M]∥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2]习近平.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M]∥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13]中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委员会.聚焦“六有”要求 坚持红专并进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光明日报,2017-12-18(11).
(张永缜: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