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是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形式,在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创设教学情境具有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等作用。听障学生由于耳朵听不见,学习知识和理解知识时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将较为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听障学生常见的、直观的事物,模拟课文中的场景,带领听障学生走进生活,这是探究思考和解决语文问题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画及游戏等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听障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语文素养。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六种聋校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教学法。

一、联系生活,体验情境

听障学生理解知识时有一定难度,尤其是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刚步入学校,对知识的认知和环境都很陌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点也很枯燥,进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这也是聋校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创设不同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笔者教学《课间十分钟》时采用了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课间休息多长时间吗?在课间休息时你们会做些什么呢?”学生激动地跳起来说:“老师,我们可以出去玩。”笔者等他们欢呼结束后,利用两分钟的时间简单讲解了一下课间活动的形式,并邀请他们一起去操场参加活动,全班学生迅速集合,排着整齐的队伍下楼了。笔者结合课文中的几项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课间活动,他们立刻按照笔者的分工进入活动状态。学生在笔者所创设的情境之中,很快就理解了课文中要学习的词语的意思,迅速掌握了课本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同时还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运用实物,再现情境

课标要求聋校语文课堂教学要改变传统的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在聋校语文课堂上,听障学生由于耳朵听不到,对陌生事物的认知有局限性,此时课文插图、实物再现情境的教学模式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笔者教学《水果》时,课前准备了苹果、梨子、香蕉等;先让学生摸一摸,然后分别说出水果的颜色和形状,最后笔者出示词语卡片指导学生学习生词。在笔者逐一示范引导朗读下,学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迅速将图片与实物联系起来,从而习得课本中的词语。这样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课文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下课后,笔者再将这些水果分给学生,邀请他们一起品尝,同时分享学习收获,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习得新知。

三、巧用图画,模拟情境

听障学生主要靠视觉获取外界信息,聋校语文教材中的大多数课文都有插图,而通过图画再现情境,也是聋校语文课堂常用的情境创设手段。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听障学生的视觉补偿功能,为他们创设生动、形象的感官认知情境。图画是低年级听障学生学习语文最直观的方式之一,课文的内容如果只用语言描述,学生难以理解,而图画的出现实现了图文结合,学生学起来就直观易懂多了。教师就可以适当地放大课文插图,把课文内容形象化,让课文变得具体、鲜明而生动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图画进行教学时,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启发、描绘,还需要特别注意观察顺序及观察侧重点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注意图画与课文句子的紧密结合,促使学生将形象的画面与语言理解结合起来。因此,教师教学中不仅要有画面的“形”,还要有语言描述的“形”;既要有图画的“境”,又要有语言的“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课堂活动,进而理解教材中的情境。笔者教学《火烧云》时发现。班里很多学生没见过火烧云的样子,他们很难理解文中句子的意思。于是笔者利用图片及课文插图等,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火烧云的样子,再结合文中的描写,他们就很快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了。由于图画和插图是静态描写,缺乏动态,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转化成语言现象,然后再让他们仔细观察,彼此说一说发现,把抽象的问题变为直观的现象,学生学起来会更轻松。

四、开展游戏,参与情境

听障学生由于听不见,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尤其是语文课堂,单靠手语去传送信息,时间久了学生也会感到枯燥乏味,有时还会产生恐惧心理,不喜欢学习课文,以及背诵课文和默写课文,这对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是非常不利的。因此,笔者在教学中深钻教材,根据教材特点、听障学生认知特点及年龄特征等设计与课文密切相关的游戏情境,通过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语文学习状态,进而掌握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 笔者教学《老鹰抓小鸡》时,通过谈话的方式先问一问学生喜欢玩游戏吗?平时在学校都玩些什么游戏?会不会玩“老鹰抓小鸡”这个游戏呢?你们是怎样玩的呢?在笔者的引导之下,学生已经迫不及待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开心地跳了起来。于是笔者就带他们去操场上玩了这个游戏。笔者首先讲清楚游戏规则,然后再指定学生重复介绍一下游戏规则,确定每个学生都弄明白了游戏规则之后,让学生自行选择所要扮演的角色。笔者在游戏过程中向学生提出了要求,请他们把游戏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说一说。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得都很兴奋,“老鹰”“鸡妈妈”的动作也十分“到位”,整个游戏过程都很紧张,旁边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喊起了“加油”,整个游戏过程气氛十分热烈。游戏结束后,笔者带领学生再次进入课堂,通过将课文内容和游戏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五、运用课件,融入情境

当前很多学校都采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可以节约资源,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调整他们的学习深度和学习广度,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笔者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简单向学生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地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脑海里对西沙群岛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学习起来也就不陌生了。最后播放展现海岛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课件中西沙群岛的景色,以及海里物产的种类、颜色及形状等,要求学生用笔在课文里画一画,读一读,感受海水的色彩缤纷,鲜艳明亮。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描写西沙群岛美丽景色的语句,感受西沙群岛物产富饶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

六、角色扮演,感受情境

笔者教学童话、寓言等课文时,会组织学生扮演各种动物。学生将头饰一戴,教室里立刻就热闹起来了。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表演,课文中的角色一下子形象地出现在了学生眼前。这样一来,课文中的语言就与眼前的形象结合了起来,更能吸引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听障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求知欲强。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会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以体验角色在文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习内容也变得浅显易懂。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整个课本知识转化为童话故事,每个学生都是这个故事中的主角,使他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笔者教学《老山羊请客》时就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好奇心,使其积极投入学习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聋校语文教学在听障学生步入社会与正常人交流与沟通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聋校语文教师,笔者深知情境教学对听障学生视觉和触觉有很大帮助,对提高听障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的帮助也很大,在提高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运用实物、挂图等各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得不仅快,而且记忆也会更深刻。在教学写人写事课文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等教学手段再现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情境体验中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写景课文时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将学生带入生活场景之中,让他们观察不同的景物有着怎样的特点,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思考探究课文内容。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聋校语文教学中作用很大,它将课本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帮助听障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知识,能有效提高听障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因此,笔者未来会更积极探索,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听障学生实际,加强教学内容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不断促进听障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阳光学校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