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
——以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作者:高海英
发布时间:2025-04-01 10:11:29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
[摘 要]本文围绕“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进行探讨,探索在高职教育中实行岗位需求与课程、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的改革路径。论文分析了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根据这些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将教学内容与岗位技能紧密结合,设计了“平台+模块”的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岗课赛证 高职院校 课程体系 大数据技术
课题: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双高”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岗课赛证”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项目编号:SGH22Y1638);陕西省“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课题《高水平专业群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GH22Y1633);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大数据专业赋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2XHJG51)。
引 言
2019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应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完善中等、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规范职业院校设置。2021年4月,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推动“岗课赛证”融通,提升教育质量;同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2022年2月8日,教育部在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必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发展中国特色学徒制,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岗课赛证”的育人理念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对应相应的工作岗位和职业技能证书,既展现了高职教育的社会适应性,也反映了其社会实践性。
本文旨在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实践,以推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技能大赛和职业资格认证的紧密结合,构建校企共育的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本地大数据产业发展。
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
1.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
大数据技术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从金融、电商到智能制造、公共管理,大数据技术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金融、电信、医疗、教育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企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扎实的人才,更加需要实践能力强、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环境的应用型人才。
通过对大数据技术行业的岗位需求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安全等方面,而这些技能正是高职院校大数据技术专业教学中需重点关注的内容。为了更好地满足行业需求,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岗位需求为导向,与企业加强合作,将实际工作任务和项目引入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大数据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
大数据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要求,这些技能要求可以从技术、分析、业务和软技能四个方面来考虑。
(1)技术技能:需要掌握一些核心的技术,如Hadoop、Spark等大数据处理工具,以及SQL、Python、Java等编程语言。此外,还需要熟悉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
(2)分析技能:需要具备数据分析的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学、预测模型等方法,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业务技能:需要理解业务流程,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应用到实际业务决策中,为企业或组织创造价值。
(4)软技能:除了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软技能,如团队协作、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依据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国家标准及专业人才需求,针对学生的专业定位及实际情况,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面向大数据行业需求,具有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素质;掌握大数据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能够胜任大数据平台搭建与运维、大数据采集与处理、大数据可视化的工作;掌握实用的数据分析工具,以及大数据应用开发的相关软件,可适应我国社会大数据应用发展。素质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具体要求见表1。
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与企业需求脱节
在目前的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脱节,课程设置往往偏重理论教学,忽视了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具体需求。企业在招聘时更加看重应聘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项目经验,而学校提供的教育往往不能有效满足这些需求。这种脱节使得学生毕业后难以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增加了企业的培训成本,并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2.实践教学缺乏
实践教学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但在当前的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环节往往不被重视。课程中缺乏足够的实验、实训和项目驱动的教学内容,学生缺乏操作实践的机会,导致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脱节。此外,还缺乏与企业合作的实训基地,致使学生无法得到接触真实工作环境的机会,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3.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由于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脱节以及实践教学的缺乏,导致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方面受到限制,学生在校期间难以获得充分的实践经验和技能训练,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学生毕业后面临的就业压力增大,不仅影响了个人发展,也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进一步揭示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大数据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训环节、教学资源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分析当前课程体系与岗位技能需求之间的差距,评估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探讨如何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驱动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需要研究如何整合课程内容,将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纳入课程体系,以实现教学内容的实用化和专业化,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岗课赛证”融通的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1.“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是一种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将学生的课程学习、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在这个模式下,高职院校要与企业深入合作,充分了解岗位的具体需求,并根据需求设置课程内容;要在课程中融入技能竞赛元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竞赛中;课程体系要与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相对接,使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现对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主要核心岗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技能大赛等进行具体分析,见表2、表3、表4。
2.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岗课赛证”融通课程设置的优化需要从行业需求出发,结合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趋势,重新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中应增加更多与大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等相关的实践内容,设置相应的实训课程,并提供真实或模拟的企业项目供学生操作。同时,应当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及时反映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确保学生能学到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按照“底层共享、中层融通、上层互选”的原则,构建了基于“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具体见图1。
3.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在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案例分析、模拟实训等方式,提高课堂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实践的指导者。
4.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首先,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岗位工作,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其次,加强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规划职业发展路径。再次,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通过竞赛和考证的过程提升专业能力。最后,建立健全学生的职业技能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成果,为其毕业后的求职提供有力支撑。
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成效
1.改革成效
在“岗课赛证”融通育人理念的指导下,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技术专业面向大数据平台运维、数据采集与处理、大数据应用开发、大数据可视化等核心岗位群,结合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大数据应用开发赛项内容和1+X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构建了“基础平台+核心模块”的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为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共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将企业的真实项目转化为学生实践的“项目池”,校企双师共同指导、共同授课,切实提升学生的项目实战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经过两年的实践,已取得初步的成果。目前,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4个,拓展校企合作单位2个;通过教师企业实践、校企互派、专业师资培训等方式,团队“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申报省级课题2项,专利1项,软著2项;获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本;获批一流课程(线下)1项;获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组织学生参加校、省、国家级比赛多场,其中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1+X证书Python程序开发(高级)证书的通过率达到88%。
2.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学校在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对产业调研的持续性关注不足、校内实践环境与真实环境间有差距、师资实践能力不足等。今后还需继续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岗课赛证”融通机制建设,优化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 结
本文探讨了“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大数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实践过程,将岗位需求、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构建校企共育的大数据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本地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求。然而,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张慧青,王海英,刘晓.高职院校“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的现实问题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1(21):27-34.
[2]周欢,江兆银.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建设[J].计算机教育,2021(9):108-112.
[3]李秀丽.我国大数据人才培养现状及思考[J].凯里学院学报,2019,37(6):74-77.
[4]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8):5-10.
[5]朱晓丹.“1+X”证书制度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1(5):86-88.
[6]何柳艳,梁春贤,周丹丹.1+X证书制度下“课岗证赛”融通的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32):45-47.
(高海英: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