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班主任,能够按时提交规划、总结,坚持在班级范围内做活动设计,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熟练地包揽所有的班级事务,稳稳当当地管理班级事务,写好期末总结。这种四平八稳的工作状态,本身就是专业能力的体现。

但是,这是否意味着:班主任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就按此方式一成不变地走下去?从合格走向成熟,甚至走向优秀班主任,新的成长空间在哪里?优秀的班主任与合格的班主任,最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合格班主任按时提交计划优秀班主任擅长整体规划

记得在2014年,我有一次在清华附小和窦桂梅校长交流的时候,她有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她说:“没有一个名师,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名师的路线都是规划出来的。”

所以,合格班主任和优秀班主任的第一个区别就在于受否具有规划能力。合格班主任按时提交计划,优秀班主任善于规划,做事情有自己的章法。当班主任开始具备规划的意识,并且将每天的工作作为真实案例来研讨、反思和调整,那么每一天便都是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规划不仅是一个计划表,而是一份真实的师生成长蓝图,既要有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轨迹,也要有班主任自己的成长路径,师生彼此滋养,共同成长。此时,班主任会收获真正的职业获得感——孩子在进步,我的能力也在提升,我们在这间美好的教室里,一起成长。

那么,如何设计这份师生成长蓝图?

核心节点剖析

首先,建议聚焦人的发展,尝试从核心节点的视角,梳理日常工作、厘清常规工作的实施路径:

板块1: 抓牢日常,厘清常规工作怎么做;板块2: 坚持创新,思考特色工作做什么;板块3: 突破提质,策划竞赛展示玩什么;

这是一个朴素但有效的模板,因为日常工作是班级管理的生命线,坚持创新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关键区隔点。与此同时,许多关键的KPI依然需要明确和落实。人物共同成长

其次,我们可以从人物共同成长的角度入手,聚焦不同主体的发展方向:

● 学生成长,聚焦持续发展做文章;● 家长成长,聚焦共识共行做文章;● 教师成长,聚焦定根研究做文章;问题自我诊疗

如果你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从问题自我诊疗的视角切入,审视并优化工作模式:

● 日常效能,减负提质持续优化;● 家校协作,关注全体深度融合;● 课程创新,系统规划做亮现场 ;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并在行动中不断调整优化。假期开启总结

暑假也是一个在总结中开启的阶段。你可以将总结与规划紧密结合,回顾过去,分析学情,总结优势;展望未来,精心预设,谋划发展。在此过程中,除了思考常规工作如何实施,更要聚焦特色工作如何创新。

例如,可以从教师的特长、资源、兴趣出发,挖掘个性化发展方向:

● 基于个人特长,打造独特课程;● 利用资源优势,形成特色项目;● 从兴趣点切入,创造专业成长契机;

教师的特长可能孕育出邮箱里诞生的作文书稿,或是微信公众号上的教学讲堂——这些都可能成为你的专业亮点。无论规模大小,关键事件的创新往往能让你脱颖而出。合格班主任记录教育故事优秀班主任善于“二度反思”

合格班主任记录教育故事,定格当年一段难忘的教育历程,积累学段共性问题的解决策略。而优秀的班主任善于反思,重视老故事对于自身教育思想和实践的滋养,从不断唤醒脑海中的老故事当中,重新咀嚼过往的细节,用今天的自己来审视昨天的自己。他们很少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碰壁,因为反思促使他们调整,灵活性让他们在各种情境下顺势而为,善于转变。

每位班主任都可以成为一个故事盒子。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不断在将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教育故事,沉淀到我们的成长资料库,成为我们独特的人生经历。再通过“二度反思”,去解读出旧故事的新意义,通过对比来反观自己的成长。

以我自己为例,《班上突现斧头帮》可以算作个人经典教育案例。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中,我抛出这个案例的开头,请在座的老师们来现场支招。

“ ‘田老师,不好了。咱班新来的同学,最近组织了一个斧头帮。家长们纷纷在议论,说咱们班的班风特别不好。您快管管吧!’我的心随着家长发来的消息跌入了谷底……”

没想到,短短几分钟后,在场班主任有的给出了调查问题真相的不同路径;有的给出了解决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有的班主任认为“擒贼先擒王”,抓住重点人物解决问题的建议……多方讨论过后,来自不同班主任的智慧,已经让这个看似棘手的案例的解决路径浮出了水面。

这和之前我独自解决问题的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种是班主任心中带着唯恐造成不良影响的隐忧,力求独自解决问题。一种是班主任带着问题回到办公室去展开一场草根的教研。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许结果趋近,但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已然分出了高下。

二度反思这样一个曾经的优秀案例,最大的问题,就是班主任过于依赖个人智慧来解决班上突发问题。事实上,班级很多突发事件,凭借班主任一己之力,常常延长了事情的解决速度,令我们容易陷入孤军奋战囧局中,烦恼多多,难以自拔,有时甚至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

要善用身边高人的力量。这高人,就是身边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敢于借力,善于借力,会智慧地统整别人的智慧,这也是班主任们亟待转变的思维方式,由经验型班主任向智慧型班主任迈出的重要一步。

合格班主任写期末总结优秀班主任注重物化成果

做好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已然不易。但当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必须为这些投入负责。毕竟,我们的青春已经倾注其中,就应该思考:从这段投入中能收获什么?物化成果,就能让成长变得可见、可积累。

哪些资料值得积累,能作为教师物化成果的基础呢?我们可以称之为“准成果”,以下是八种值得沉淀的类型:

“规划总结型”准成果

规划与总结是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思考。在原有实践基础上设定新目标、调整发展路径,并在总结中开启新的提升。即便是匆忙应付上级的文稿,也不要忽视其价值,及时归档整理,日后回看时定会受益匪浅。

价值点● 依据学期规划,检查执行情况。● 通过多学期规划,梳理班级活动线索,形成长期课程体系。● 通过总结回顾成长轨迹,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当你完整经历一个学段的班主任生涯,回头看这些积累的规划与总结,它们不仅是学生成长的见证,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足迹。

2. “课程框架型”准成果

课程体系的构建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仿照学校课程体系,结合班级特色,逐步明晰培养目标、课程设计思路、平台依托、评价方式等关键要素。

价值点● 梳理班级特色课程框架,形成系统化方案。● 结合教育理念,不断调整完善课程内容。● 即便短期内无法直接“变现”,但其“立根原在破岩中”,是长期深耕的成果。

3. “育人策略型”准成果

班主任的“经验”究竟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对教育实践有感悟,但未能及时总结,就容易错失沉淀的机会。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梳理,可以构建更具体系化的育人策略。

价值点● 案例提炼:总结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如海恩法则对事故预防的启示。● 沟通策略:总结家校沟通、师生沟通的有效方法,形成可借鉴的经验。● 教育智慧:记录典型事件,归纳规律,提升应对能力。只有把这些策略梳理出来,才能真正称得上是“有经验的班主任”。

4. “素材资源型”准成果

善于收集、整理素材,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技能。读过的好文章如果没有归类整理,往往转瞬即忘。只有建立自己的“素材资源库”,才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价值点● 将有价值的素材分门别类整理,形成可随时查阅的数据库。● 通过公众号、家长群等渠道分享素材,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书写是人类的第二大脑,动笔记录、勾画重点,有助于强化记忆并形成独立见解。

5. “班级制度型”准成果

每年接手新班级,我们是否又在重复“另起炉灶”?如果能够对班级管理制度进行传承和创新,既能减负,又能深化管理经验。

价值点● 结合学生特点,制定班级管理标准,如岗位责任制、评价体系等。●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管理规则,让孩子们更有参与感。● 对已有制度进行电子化归档,为未来班级管理提供参考。

6. “金牌活动型”准成果

班级活动不应是“一次性消费”,而应形成品牌项目。很多活动策划精妙,却因未整理归档而被遗忘。活动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持续沉淀和优化,才能打造真正的“班级金牌项目”。

价值点● 让单一活动反复做、坚持做,形成班级传统。● 归纳相近活动系统做,让主题更有层次感。● 跨学科活动整合做,增强教育影响力。7. “成长故事型”准成果

教育故事不仅是教学的回忆,更是思想成长的见证。记录下教育故事,既能定格一段难忘的教育历程,也能提炼共性问题的解决策略。一个好故事,可能胜过千言万语的理论。

价值点● 通过“二度反思”,用今天的自己审视过去的经历。● 提出可借鉴的经验,避免重复犯错。● 形成案例集,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8. “学术论著型”准成果

2004年春天,我把自己几学期积累的评语整理成册,自荐给出版社,最终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专著。这一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成果的物化,不是按部就班,而是需要选点突破、长期耕耘,构建个性化教育品牌。

价值点● 选择一个擅长的方向,持续深耕,逐步形成体系化成果。● 不必等到“足够优秀”才开始,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敢于尝试,才有可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持续进阶关键在于学会“找路”

当教龄增长,我们从合格走向优秀,如何进一步突破,实现教育生命的增值?从教20余年,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我审视着习以为常的工作方式,思考教育中的“有意识而为”与“无意识坚持”,并在这份探索中寻找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关键路径——确立自己的研究定根点。

成长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寻找专业发展的突破口,首先要学会“找路”。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

内心最渴望什么? 哪些事你一学就会? 哪些事你做了之后,别人都会认可?这三者的交汇点,就是值得深耕的领域。真正的“找路”过程,不只是发现热爱,更是坚持实践,并在社会认同中创造价值,最终形成良性循环——找到自己热爱、擅长且能获得认可的方向。

成长的蛛丝马迹,藏在自我与环境的互动之中。优秀的自我设计者善于观察,从细节中理解自己。

与此同时,社会的红利正向善于表达的人倾斜。班主任工作不仅需要思考,更需要表达。当我们在日常繁杂的事务背后,通过有效的设计内化输出、梳理经验、提升思维,这不仅是专业能力的升华,更是班主任的自我修炼之路。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