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特殊的人文教育课
“生命·希望”——2025年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举行
发布时间:2025-03-31 17:45:26 来源:西安日报
活动现场,医学生代表朗诵诗歌表达感恩和缅怀。(西安交大医学部供图)
“我见过他们生前的模样/他是喜欢在楼下遛弯的老张头/他是每天蹬着自行车去接孙女放学的老李头/她是会给一家子人做一桌好菜的王大妈/她是职场上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的赵女士……他们是千千万万我们中的一员……”
3月29日上午,西安交大医学部校园内的“生命永恒”纪念园内翠柏含肃,菊花摇曳,仿佛诉说着对逝者的缅怀与追思,对捐献者的感恩与敬意。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陕西省红十字会主办的“生命·希望”——2025年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
缅怀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孟晓军,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志刚走到花篮前,细心整理挽联并深深鞠躬,表达对捐献者的敬意与追思。缅怀致敬环节,全体人员肃立于纪念碑前,向捐献者纪念碑默哀致敬。
“您离开时没有带走一片云彩/却将肉身留在医学院的冷柜里/成为我们医学生不会说话的活教材……”西安交通大学的6名医学生身着白大褂,带来的原创诗歌朗诵《他是》,表达他们对“大体老师”的感恩。
“往昔与‘大体老师’相伴的岁月如潮水般涌上心头,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满心的敬重与感激。”西安交大医学部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副教授靳辉在缅怀仪式上说,“同学们,你们是幸运的,能在求知路上得到‘大体老师’如此珍贵的教导;你们也肩负着重大使命,希望大家把从‘大体老师’身上学到的知识、领悟到的对生命的敬畏,融入到未来漫长的从医生涯中。在医学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用爱与责任,守护每一个生命。”
遗体捐献者梁培寿的家属代表和器官移植受捐者代表也分别发言。家属们讲述了捐献者生前的愿望与故事;受捐者代表分享了重获新生后的生活,言语中满是对捐献者的感激。“每一次学习都深感捐献者的伟大,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学生开启医学知识的大门,用身躯讲述着生命的奥秘。从心底深处潺潺流出,淌进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田。”一位医学生表示。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死亡不是冰冷的。生命最后时刻的无私捐献,正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的打开和延续……我们感恩捐献者,他们或是捐献遗体用于医学教育,或是捐献器官挽救他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迸发出璀璨的光芒。”孟晓军代表医学部全体师生,向所有捐献者及家属表达了最诚挚的慰问。他表示,西安交大医学教育建立了国内高等医学院校第一个以遗体器官捐献为主题的医学人文教育基地,打造具有交大特色的工作范式,通过在解剖课程的开课、结课仪式上,组织医学生向“大体老师”默哀致敬等形式,教育学生敬畏生命,感恩生命。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和抗战迁陕精神,努力为中国的医学教育事业,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志愿者登记人数达1987位,捐献人数650位。活动现场师生们纷纷表示,此次缅怀纪念活动,不仅是对捐献者的缅怀,更是一堂生动的人文教育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