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东有约》读书有感
作者:李红雅
发布时间:2025-03-29 19:19:59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读了肖培东老师的《语文:培东有约》这本书时,我很有感悟。意识到“教浅”与“浅教”同样两个字,不同的顺序,却对教师的要求截然不同。“教浅”与“浅教”体现出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态度。
显而易见,“教浅”是教师是教师没有认真研读文本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教师自己降低教学的难度、高度,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只是自以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已。而“浅教”,却是对教师有有更高的要求,浅浅地教语文,并不意味着随意,更不意味着肤浅。浅浅地教学,是基于语文教师深刻领悟语文课程性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规律、敏锐捕捉教材教学价值、对学生发展方向起积极引导作用而展开的深入浅出的教学。浅浅教学的背后,是对文体意识的关注,对文本内容、文本特征和文本教学目标较为深刻的解读与领悟,是对编者意图和单元目标纯熟的理解,是根植于文本语言之中的学习和运用,是对学情比较准确的预判,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等。教师需经过自己的消化,教师本人的深入探究,斟酌删减,经过优选才能从容地对学生的浅出,浅教语文的基础是教师深究。所以说,教浅不断限制教师的视野,浅教无限扩大教师的视野。
浅教的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立足文体,立足解读,立足文本,立足学生,立足语言,立足读书,立足目标,立足资源,立足设计,立足提问,立足活动,立足对话,立足自读,都可以浅教。
以立足文体为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这其实就是在引导我们思考不同文体的教学内容。王荣生教授提出“依据一定体式进行阅读”,也是在提醒我们阅读教学要依体而教,抓住重点,深入文本,准确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