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联合榆林市多部门举办的“秦环保•科普直通车”志愿服务进校园暨陕西省第三十三届“科技之春”科技节活动在神木市第九中学举办。

活动结合学雷锋活动月,以“科技创新点亮美丽中国”为主题,通过“科普教育+艺术实践+科技体验”的多元模式,构建了“展、演、学、创”四位一体的科普场景,为师生打造了一场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沉浸式生态科普盛宴。

此次活动由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榆林市生态环境局、榆林市科协、榆林市环境宣传教育信息中心联合举办,神木市生态环境分局、神木市教体局、神木市科技馆、陕西旅游出版社协办,神木市第九中学承办,1700多名师生参加了活动。

开幕式上,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榆林市生态环境局、陕西旅游出版社向学校捐赠了《朱鹮重生记》《生水》《中小学生环保读本》等生态文化、文明礼仪、文化遗产方面书籍,共同拓展校园生态文化阅读空间。

本次科技节创新采用“1+N”模式,即1个主会场联动N个互动体验展区和科普课堂,实现全校学生全覆盖参与。活动不仅展示了机器狗等前沿科技,更通过版画绘画艺术形式,让生态文明理念浸润青少年心灵。

科学实验表演启动热身,学生们翘首关注,群情激昂,纷纷举手参加体验互动。结合《朱鹮重生记》科普绘本首发仪式,陕西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石新立作了《美丽中国的生态名片——朱鹮》主题科普讲座,开展读书分享活动,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考和兴趣。六年级学生刘丞熙在分享时谈到:“朱鹮的发现与保护不仅是朱鹮重生的故事,也是一个生命的科学拯救过程,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次讲座让我懂得只有大家一起努力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人鹮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我今后也要为保护生物多样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活动现场设置的“生态书香•伴童悦读”科普图书展区,集中展示了近年来面向青少年开发的优质生态环境科普读物,通过沉浸式阅读体验,让生态文明的种子在学生阅读的书香中生根发芽。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的蚀刻版画工作室创办人商昌荣、主理人徐凌雪老师为学校学生和美术老师开展以朱鹮保护题材的版画创作课程,将艺术教育与环保理念深度融合,废旧材料在孩子们手中变身生态艺术品。

科普展板展览区,榆林市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4名志愿者为师生引导讲解生态环境法规、垃圾分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核与辐射等科普内容,并设置了环保知识有奖竞答互动,学生们热情参与。科技大篷车带来的声光电磁互动展品,让抽象科学原理变得触手可及,学生们尽情探索体验;机器狗表演、球幕电影等科技互动项目吸引学生排队围观,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开幕式文艺表演创意别致,青春活力满满,特别是神木市第九中学学生航模飞行表演惊艳亮相,现场学生欢呼雀跃连连赞叹。九年级二班的冯紫涵激动地说:“这次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也要在学习中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不断突破自我。”

在环保手工制作区,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预备材料制作空气净化器,培育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次活动聚焦科普助力“双减”,以“大科普”理念汇聚整合各有关部门优质科普资源和生态环保资源,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树牢生态文明理念,有效推动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由“育人”到“塑人”、由“知识补课”向“价值引领”转型。学校科技教师表示:“这种场景式科普打破了课堂边界,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神木市第九中学校长苏俊平在总结中说到:“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环保知识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不断提升师生环保意识,让‘秦环保’的种子在校园里萌发新芽,让‘科普直通车’的引擎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陕西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刘银善表示,通过打造“秦环保•科普直通车”品牌,将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动教学资源,培育新时代生态文明小公民。今后将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科普品牌“秦环保•科普直通车”系列环境科普宣传活动进校园,通过构建“政府主导+学校主阵地+社会参与”的科普教育网络,为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培育更多新生力量。

责任编辑:刘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