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春季开学以来眉县教研中心以系统思维推进全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精准调研、规范建档、标准引领、内外协同、人才强基、专业赋能”六大维度综合施策,构建起覆盖全县、贯通学段、多方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心理防线。

全域摸底绘“心”图,数据筑基明方向

县教研中心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调研表》三件套,对全县所有中小幼学校展开拉网式排查。目前全县共有心理辅导室62间、心理健康类设施106套、心理健康类书籍6000余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85名。通过采集心理健康教育资源配置、师资力量、各类特殊学生群体等核心数据,首次绘制出全县心理健康教育“热力地图”,精准识别薄弱环节,为制定分层分类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20250326142611417-69-ca8c1.png_scale.png

一生一策建“心”档,动态跟踪护成长

创新实施“学校心理健康一生一策”档案管理机制,建立从筛查评估到跟踪帮扶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档案涵盖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心理普测等内容,通过动态追踪学生各学段心理健康状态,实现跨学段无缝衔接,持续更新学生成长轨迹,同时确保档案保密,限授权查阅,结合科学工具与观察,促进家校协同,护航学生心理健康长效发展,为全县特殊学生建立个性化成长档案,实现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标准引领强“心”室,硬件升级优环境

发布全市首个县域《眉县学校心理辅导室(中心)建设标准(试行)》,从功能分区到器材配置提出24项具体指标。目前部分学校已全部启动辅导室升级改造,第三小学、眉县中学、槐芽中学等新增沙盘治疗区、情绪宣泄等专业设备,未来拟搭建心理专业功能部室10余个。

40bd27a1e03f6f409c4e9c41a731b7e

内外联动聚“心”力,专家赋能提质效

构建“高校+医院+公益组织”协同机制,与宝鸡教育学院、北京新华公益等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多个学校和医疗机构建立“心理健康医校共建基地”,加强联动,形成医校共育的良好生态,同时特邀眉县妇幼保健院精神科医生邓婷、眉县灵尔心理工作室张社林等心理专家驻校指导,开展案例督导、专题讲座数场,破解家校沟通障碍、学业压力传导等共性难题。此外,县教研中心积极邀请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新华社陕西分社等众多专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和建议。新华网与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捐赠的价值50万元心理测评系统已投入使用,通过开展科学、专业的心理健康测评服务,全面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a1f12542004320bebd217145287f6d6

人才矩阵铸“心”盾,专业护航显担当

跨领域扩充眉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指导委会,吸纳医疗系统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现拥有专业委员25名。建立“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开学以来,开展校园心理危机联合演练6次,在3所县级医院开通学生心理门诊,畅通学生心理诊疗绿色通道,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20250326142647296-34-b9f68.png

培研一体增“心”能,教师成长促发展

举办全县心理健康教育学科会,组织全县80余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及管理人员开展《心育赋能新时代:构建县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体系》等专题培训。建立“青蓝结对”培养机制,通过校校、医校、社校等结对模式,仅开学一月来,开展各类心理健康主题活动10余次。

c3dd875dc398c51954c61c9371a6841

下一步,眉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将以荣获“宝鸡市心理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进一步锚定“全市示范、全省标杆”目标,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生态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全域协同,推动医校社资源深度融合,拓展与国内知名高校、专业机构的合作维度;二是深化数字赋能,依托智能化心理服务平台实现动态监测全覆盖;三是聚焦师资培育,打造“研训赛评”一体化成长体系,全面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专业水平。通过构建“立体化预防、精准化干预、长效化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县域心理健康教育从“护航成长”向“赋能未来”跨越,让每一颗心灵在高质量发展的春风中蓬勃绽放。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