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陕西省田玲语文名师工作室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程翔老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原则》。AI赋能语文教育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种“一枝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教学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但是,也有人提出,多媒体只是教学辅助手段,无法代替教师的地位。程翔老师的这场报告深入浅出帮我们明确了当今时代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原则。

一、核心理念

程翔老师主张语文阅读教学应立足文本本质,以学生思维发展与素养提升为核心,构建“文本—学生—生活”三位一体的深度课堂,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二、五大教学原则精要

1. 文本本位:扎根语言,细读求真

拒绝标签化解读,聚焦字词句段挖掘文本内涵(例:《背影》中“攀”“缩”等动词的品析)。教师需具备独立解读能力,避免过度依赖教辅资料。  

2. 学生主体:对话生成,激活思维 

设计“问题链”(如《孔乙己》中“排”与“摸”的对比),驱动思维进阶。巧用“留白艺术”,鼓励学生填补文本空白(如人物心理、情节留白)。 

3. 情感共鸣:链接生活,唤醒体验

通过角色代入(如《雷雨》独白改写)、情境迁移(如结合“童年疏离感”解读《故乡》),实现与文本共情。  

4. 思维训练:质疑批判,多元思辨 

挖掘文本矛盾(如《祝福》中“谁杀死了祥林嫂?”),组织辩论活动。引入多元视角(如《红楼梦》脂砚斋评点与现代解读对比)。  

5. 读写共生:以读促写,以写悟读 

微型写作任务(如仿《荷塘月色》通感修辞);评论文写作(如“现代社会的套子”短评)。  

三、实践建议  

1. 教师先行深耕文本。文本是语文教学中的核心地位,文学作品是语言的艺术,学生需通过品味语言、联想和想象来感受其魅力,因此文学作品教学不宜过度依赖多媒体,应引导学生直接阅读文本,培养语言敏感性。例如在教授小说《祝福》时,不应仅借助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情节,而要让他们在对文本中细腻描写的研读中,体会祥林嫂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尊重文体规律原则。不同文体在思维方式、语言特点、结构和表现手法上存在差异。诗歌语言凝练含蓄、富有韵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其节奏美和意境美;小说以散句为主,注重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发展;说明文有特定说明方法,论说文有论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文体特点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3.亲身体验原则。强调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消除教师过度“讲析”的副作用。中国古代语文教育注重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如今,我们应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时间阅读、讨论和交流,教师适时引导。比如学习《背影》时,让学生自主阅读,感受文中父子情深,再通过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体验,教师针对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讲解,而不是一开始就灌输自己的理解。

通过这次学习,我相信语文老师们会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回归文本,依据文体特点教学,充分给予学生阅读体验的时间,努力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助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责任编辑: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