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陕西省“践行新课标 学科育新人”名师大讲堂迎来2025年春季第三场——数学专场,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精彩启幕。

本次活动聚焦新课标理念下课堂教学的新样态,让素养提升在课堂真正发生,引领新教学,带动新发展。来自小学数学领域的全国名师、专家学者、教研员、名校长,以及全省各地市教师500余人齐聚一堂,通过观摩教学示范、参与教研探讨,激发教育创新与改革,赋能学生全面发展。

陕西省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陕西省教育厅原副厅长赵昶葆,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顾问、西安市教育局原正局级巡视员张创荣,延安市教育局原副局长李进科,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常务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潘燏,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专家名师理事会理事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专家名师理事会副理事长、铜川市教育局教研室原主任钱冬义,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专家名师理事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部主任马俊华,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王卫卫,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副校长李军,以及全国知名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第一名、全国名师新秀邱寅共同出席开幕式。

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合唱团、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舞蹈社团的孩子们带来精彩表演

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合唱团、西安国际港务区实验小学舞蹈社团的孩子们带来精彩表演

赵昶葆表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数学教育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重构教学格局。通过真实情境教学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同时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在教育数字化转型方面,要坚持“技术为育人服务” 原则,善用智能平台实现精准教学,借助虚拟仿真等技术拓展学习维度。要研究教材结构、细节设计和差异化实施路径,构建“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潘燏在致辞中表示,面对新课标的深化落实,要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从学科孤岛到融合贯通、从知识传递到文化浸润的转变,以“素养为舵”锚定育人航向,把握螺旋上升逻辑、激活本土资源、破解城乡差异三大攻坚点,技术应用要聚焦精准导航、突破想象、守护初心三大维度,实现 “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用“实践为犁”深耕三秦课堂。

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专家名师理事会理事长、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主持开幕式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小学“名校+”副校长李军致欢迎辞

全国名师示范课、微报告

3月21—22日,在“名师大讲堂”数学专场活动中,全国知名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优第一名、全国名师新秀邱寅将携手多位省内专家名师,立足课堂教学,为教学难题开出“破局良方”,以“智慧之光”照亮课改之路。

课题:五年级《确定位置》

微报告:《建立单元整体结构 培育儿童核心素养——聚焦“图形与几何”教学》

课题:北师版六上《圆的周长》

微报告:《聚焦迁移 落实素养》

省内名师展评课

胡海燕: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附小教师、陕西省优秀教学能手工作站站长

张燕:汉中市滨江实验小学校长、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汉中市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乔静:陕西省教学能手、铜川市耀州区北街小学教育集团药王山校区教师

陈艳红:陕西省教学能手、渭南第一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数学教研员

周娜: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能手、陕西省西安小学数学年级组长

专家点评与研讨

陕西省知名专家、西安市教科院小教部主任马俊华

安康平利县教研室小教组组长吕蒙

汉中市教研室教研员王晓梅

渭南市临渭区教研室副主任耿江林

当教育从知识传递转向生命成长,“名师大讲堂”成为新课标理念的具象化实验场。专家们以“学科为桥,育人为本”,解构知识本位的传统课堂;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扩大覆盖面,让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大众;活动激发学习热情,提升教学能力,助力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