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魔法载体”,更是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关键拼图。紫阳县紫阳小学教共体紧跟步伐,在“以美育人”理念引领下,结合紫阳县域特色创新实践,打造“五有美育”新格局,通过“六个维度”实招,让美育课程优质发展亮点满满!

紫阳坐拥“中国板石之乡”资源优势,学校创新打造“石板画+”美育课程体系,分低段《自然之美》、中段《人文紫阳》、高段《非遗传承》三级课程群。家乡美食、汉调二黄等12类本土元素融入课堂,形成“家乡板石画家乡”特色教学模式。“专业教师+非遗传承人”双师授课,开发3套石板画校本课程,让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完美牵手!

教共体成立“石板画名师工作室”,彭云老师领衔8人教研团队。“专家驻校指导+教师轮岗研修”机制上线,邀请安康市群艺馆专家培训技法,组织核心校教师赴成员校送教10余次,培养12名复合型美育教师。工作室以“临摹传统—主题创作—文化衍生”为路径,推行“三阶递进”培养模式,助力师生升级!

构建“1+N”教共体美育资源库,石板画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7项资源云端共享。创新“云上画廊”跨校联展,通过同步课堂组织三校联合创作活动12场,4000余学生参与。成立美育器材共享中心,调配100套专业绘画工具,破解成员校资源短缺难题,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推行“项目式学习+主题创作”模式,开展“石板上的家乡情”等主题创作活动24场,形成《紫阳二十四景》等作品集。打造“非遗工坊”,开展青铜器纹样复刻、敦煌壁画临摹等活动,学生作品在七省市少儿版画交流展获9项奖。开发“艺术护照”成长档案,实现美育过程性评价全覆盖。

打造“石韵育人”品牌,建成全省首个校园板石艺术馆,承办3次市级美育现场会。创新“流动美术”巡展机制,组织优秀作品巡展4场,观展超5000人次。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开发4大类10款文创产品,相关经验获省市媒体报道。

将美育改革纳入教共体三年规划,设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室运行。建立“双线督导”机制,线上巡课+实地检查确保课程质量。创新“美育学分银行”制度,将学生创作成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如今,成员校100%开设石板画课程,学生艺术素养合格率达98.7%,形成“一校一品、全域共美”格局。

通过“六个维度”,紫阳小学教共体构建起“课程扎实、师资雄厚、活动丰富、文化浸润、评价科学、资源融通”的美育新格局,实现从“美育普及”到“美育提质”的跨越。未来,他们将推进美育浸润行动,整合资源、优化“课程+实践”体验,为学生打造有形、有效、有力、有感、有爱的成长环境!

责任编辑:胡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