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变革 双向赋能——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深度融合
作者:党海燕
发布时间:2025-03-15 21:30:42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2月22日,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张东升老师的讲座《GAI怎样赋能语文教学与科研》,我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的是四个字:“未来已来!”当与DeepSeek对话成为全民狂欢,生成式人工智能(GAI)等数智技术迅猛发展的浪潮,正在催生教育领域深刻的变革。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赋能,已成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科教学质量的关键路径。这一趋势不仅要求教学实践走向深度化与智能化,更倒逼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实现从理念到方法的系统性升级。
一、重塑教学格局:AI赋能下的角色转型
以DeepSeek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推理能力及深度学习算法,正在重构传统教学场景,重塑新的教与学模式。其价值不仅体现于效率提升,更在于为教育注入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的新动能:从前沿理念的教学设计支持、深度文本解析与比较阅读,到认知冲突语料的动态生成;从人机对话妙趣横生的启发式互动、多样态资源丰富多彩的立体呈现,到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的沉浸式课堂奇妙体验——GAI正在打开个性化教学与创新性实践的无限可能。
面对这场变革,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角色亟需重新定位:从“知识灌输者”转型为“学习架构师”,从“问题解答者”进化为“思维激发者”。教学理念的迭代要求教师以AI为杠杆,撬动更具深度的教学活动设计,使技术真正服务于高阶思维培养。
二、双向驯化:AI与人类智慧的共生之道
实践中我发现,如果仅仅将AI当作替代自己的偷懒工具,大概率会失望的。正如张东升教授所言:“你是什么样子,AI就是什么样子。”在惊奇于人工智能的无所不能的同时,我们更需明白,技术的工具属性决定了其价值的实现高度依赖人类思维的深度与广度。DeepSeek的“深度思考”无法替代人类独有的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正如“镜像理论”所揭示的:“教师的思想维度,决定AI的应用层次。”
唯有深度使用AI,才对语文学科真正有价值。我们要让GAI的深度学习服务于人的深度思考、深度学习。也曾在第一时间将GAI生成的智能体引入课堂,然而,当我的学生面对复活的“孔明先生”无话可说的时候,我深切地意识到,当机器能够高效解决问题时,教育的使命更应转向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思维能力;当学生把AI写的作文呈现给我时,我知道,作为教师,我要做的是引导学生以独立见解“驯化”AI,使其从工具进化为思维伙伴。这就是双向赋能,构建“人类主导、AI协同”的共生生态:人类为AI注入价值导向与教育智慧,AI则反哺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
三、未来已来:以进化应对变革
教育智能化的浪潮不可逆转,唯有主动拥抱、持续进化,方能守住教育的阵地。当教师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实现“AI素养”与“教育智慧”的双重升级,当技术应用始终指向思维深度与人文温度的平衡,教育方能真正实现从“知识传递”到“心智唤醒”的跨越。这或许正是数智时代“双向赋能”的终极意义——让人工智能的理性之光,照亮人类教育的理想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