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紫阳小学教共体:六个维度抓美育,课程建设见实效
作者:孙帆
发布时间:2025-03-13 16:16:16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紫阳县紫阳小学教共体在“以美育人”理念引领下,不断完善美育工作体系,全力打造“制度有形、课程有效、队伍有力、评价有爱、心灵有美”的“五有美育”新格局,通过开展“六个维度”工作措施,推进美育课程优质发展。
聚焦特色课程,厚植内涵根基。立足“中国板石之乡”资源优势,创新打造“石板画+”美育课程体系。分学段开发低段《自然之美》、中段《人文紫阳》、高段《非遗传承》三级课程群,将家乡美食、汉调二黄等12类本土元素融入美育教学,形成“家乡板石画家乡”特色教学模式。通过“专业教师+非遗传承人”双师授课机制,开发石板画校本课程3套,实现传统文化传承与美术核心素养培育有机统一。
深耕师资培育,精进专业水准。成立教共体首个“石板画名师工作室”,组建由彭云老师领衔的8人教研团队。建立“专家驻校指导+教师轮岗研修”培养机制,定期邀请安康市群艺馆专家开展技法培训,组织核心校教师赴成员校送教10余次,培养复合型美育教师12名。工作室创新“三阶递进”培养模式,通过“临摹传统-主题创作-文化衍生”教学路径,推动师生同步成长。
推进资源融通,助力均衡发展。构建“1+N”教共体美育资源库,实现石板画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7项资源云端共享。创新开展“云上画廊”跨校联展,通过同步课堂组织三校联合创作活动12场,惠及学生4000余人次。建立教共体美育器材共享中心,累计调配专业绘画工具100套,破解教共体成员学校美育资源短缺难题,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探索实践创新,推动素养提升。推行“项目式学习+主题创作”实践模式,组织“石板上的家乡情”等主题创作活动24场,形成《紫阳二十四景》等系列作品集。创新“非遗工坊”实践载体,开展青铜器纹样复刻、敦煌壁画临摹等特色实践,学生作品在七省市少儿版画交流展中斩获奖项9个。开发“艺术护照”成长档案,实现美育过程性评价全覆盖和学生美育素养提升。
锻造品牌亮点,强化辐射引领。打造“石韵育人”美育品牌,建成全省首个校园板石艺术馆,承办市级美育现场会3次。创新“流动美术”巡展机制,组织优秀作品赴成员校巡展4场,观展人次超5000。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开发文创产品4大类10款,引领教共体各成员校美育工作,相关经验被省市主流媒体报道。
筑牢机制保障,护航长效发展。将美育改革纳入教共体建设三年规划,设立专项经费保障工作室运行。建立“双线督导”机制,通过线上巡课+实地检查确保课程实施质量。创新“美育学分银行”制度,将学生创作成果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目前,教共体成员校100%开设石板画课程,学生艺术素养合格率达98.7%,形成"一校一品、全域共美"的发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