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是人类改变物质世界的有力工具,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知识,如腌制泡菜和制作酸奶等。泡菜制作过程的发酵主要是乳酸菌进行的无氧发酵,酵母、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能够对泡菜中的碳水化合物进行生物降解;酸奶是一种以牛奶或其他乳制品为原料,经过发酵制成的食品,乳酸菌是制作酸奶非常重要的微生物,它们能够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为乳酸,常用的乳酸菌有嗜酸乳杆菌、乳酸球菌等。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直观、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因此,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把生活实践与课堂有效结合起来,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其次概括了生活化教学应用的原则,最后论述了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的作用

新课改如春风拂面,给生物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生物课程也由传统的重理论、重讲解的教学方式转变为重应用、重实践的新模式。其中,生活化教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非常奇妙地将课堂与生活紧密结合了起来,将教材内容鲜活生动地展示给了学生。加之这些生活实例非常切合学生实际,都是学生经历过的,学生特别乐于动手动脑、主动探究。《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高中生物学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延续和拓展,其主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生物学实验课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变废为宝,利用身边的矿泉水瓶、纸杯、种子等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还要将物理课程与生活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认为生物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没有学习动力,对所学知识掌握不够牢固,教与学之间没有深度融合。因此,教师应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案例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学习生物学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生活及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做馒头时为什么要用小苏打?为什么发霉的食物吃了会得癌症?糖尿病患者为什么禁忌甜食?学生只有深刻认识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才能改变学习态度,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生物学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知识,养成科学思维,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如果遇到比较抽象的知识或问题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这些有难度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如,蒸馒头时,在面粉中加入小苏打后,馒头会变得蓬松,食用起来香甜可口,这是什么原理呢?这些生活案例学生非常熟悉,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高效地学习课堂知识,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丰富生物学课堂教学资源

在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即从上课讲到下课,课外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课堂笔记,这种教学方式只能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排斥心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挫伤。因此,教师要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把带有生活气息的情境融入课堂,以此拉近学生与生物学的距离。例如,在讲授《标本的制作》时,笔者鼓励学生课外去公园、校园捡一些喜欢的植物叶子,夹在笔记本里制成标本,再将这些标本按纲、目、属、种进行分类。这些活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收集了千姿百态的叶子,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应用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时应遵循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备课、讲课,尤其对一些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为了应用案例而喧宾夺主或脱离主题。此外,演示实验一定要通俗易懂,分组实验要目标明确、操作规范。

(二)主体性原则

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手、勤思考,自主探究生物学课程中的各类实验,通过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探究实验、得出结论五个步骤深刻理解与剖析教材。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后,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将课堂与学情紧密结合起来,还要结合学生的反馈及问卷调查给出评价结果。

(三)整合性原则

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把生活素材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这样才能够使知识系统化与条理化。同时,教师还要整合其他学科,恰到好处地应用生活案例。例如,在酿酒实验中,笔者为学生介绍了粮食酿造和工业勾兑的区别,这里既要用到生物知识和化学知识,还要用到物理知识,这种跨学科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四、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生物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生活化内容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生活案例,为学生创设和谐有序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如果引入生活案例,就可以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简单可行的案例,将其应用到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这样可以使整个实验变得通俗易懂、贴近生活。例如,在《植株的生长》这节实验课中,笔者鼓励学生变废为宝,用废弃的饮料瓶制作简易花盆,种植玉米、向日葵、小麦等植物,观察种子发芽后是如何长成幼苗的,以及植株的成长,学生从中就能体验实验的趣味性。在这节实验课中,小组学生在观察玉米幼苗的过程中提出了三个问题。

1.这些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使用哪些化肥?这些化肥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除了氮磷钾肥外,市面上出现的复合肥在植物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作用?

2.如何对症施肥?同一种农作物在不同生长期所需要的肥料一样吗?

3.怎样才能科学施肥?化肥使用过量会对植物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就前面三个问题在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些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如果缺少某种无机盐,植株就不能正常生长。”针对“如果这些农作物不施肥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一问题,笔者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小组合作得出实验结论。此外,笔者还引导学生讨论合理施肥的重要性,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由于整个实验过程是在生活化教学的前提下进行的,数据和结论都是学生自己得出的,无形中就加深了学生对实验的印象和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导入生活化知识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生物学教师要积极学习和利用多媒体技术,并引入学生熟知的生活案例,把教材中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像或视频,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或记忆。例如,在讲解植物的生长素时,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苗圃的场景,以及相关施加生长素的短视频。有学生提出:“周末和家长在水果市场买的石榴有的非常甜,有的有些苦涩,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甜石榴的形成原因、营养价值,以及生长素对石榴的酸甜程度所起的作用,这些课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学生说:“爸爸妈妈非常喜欢养花,经常会在网上购买一些生根粉或壮根粉,生根粉或壮根粉有什么作用呢?”笔者利用视频为学生介绍了这些生长素的成分和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此外,笔者还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了除草剂的用量及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生物学实验经常会涉及一些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品,如剧毒农药、辐射性物质等。这些会对周围环境及人造成危害的实验,都可以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样既能够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又能够保护自然环境,节约成本。如果仅依靠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注意事项、课后生成等,学生根本无法加深记忆,课堂效果也不佳。因此,笔者通常会借助多媒体形象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实验的过程,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利用生活实例

教师利用生活案例整合教学内容,既能温故知新,又能使繁多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能根据主线把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例如,在讲遗传变异时,笔者让学生观察同桌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再与自己的兄弟姐妹比较。有的同学说自己与兄弟姐妹非常像,有的说不太像。此时,笔者引导学生依据遗传与变异的特征总结出: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和基因,再让学生根据孟德尔原理,了解、掌握遗传与变异相关知识。这个过程基本阐明了生命的基本规律,使得学生对于人类生命的进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为了更好地实施生活化教学,笔者适当设置了一些生活常识问题,如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说一说:奥密克戎变异后潜伏期、传染性、致病性与新冠肺炎有何不同?疫情期间,为什么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最好的选择?然后让学生调查社区接种新冠疫苗的满意率、部分老年人排斥接种疫苗的原因,以及在家庭防护中除了戴口罩、勤通风外,还应采取哪些合理的防护措施,居家隔离病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家人被感染等。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就可以轻松地掌握这节课的重难点。这些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非常密切,因而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及时补充前沿的生活化信息

当前,由于教材出版周期长,其中列举的生活案例与前沿科技契合度不够。因此,教师在平时要搜集一些最新的科技发明,及时补充和丰富课程资源,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例如,很多学生对诺贝尔奖非常感兴趣,笔者就会给学生介绍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屠呦呦多年从事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提取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对疟原虫有100%的抑制率,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在过去的几十年,屠呦呦和她的团队研发的青蒿素在全世界治疗了两亿多人,挽救了全球近百万人的生命。笔者为学生列举的这些最前沿的生理学和医学成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还调动了学生参与生活化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尤为重要,对生物学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喜欢做小动作,喜欢与同桌窃窃私语,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很起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氛围不佳,教与学不能同频共振。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植物的光合作用”时,笔者借助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了积极的互动。

师:为什么要在教室里摆一些绿萝?

生:为了美化环境,改变学生的心情。

师:这位同学说得有一定的道理,但除了美化环境外,绿萝还有何作用呢?你们有没有感觉摆放了绿萝的教室空气格外清新?绿萝是如何净化空气的?

生:不知道。

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够吸收C02释放氧气,那么植物的哪些结构可以净化空气?

学生议论纷纷,积极查阅资料,个别学生甚至把光合作用的反应方程都写了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借助网络查阅资料,教师的引导恰到好处地起到了催化作用,可见这种问题诱导式情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高中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备课,明确课堂教学重难点,选择合适的生活案例,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情,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还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甘肃省甘谷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