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拥抱智能时代 启航未来课堂
发布时间:2025-03-06 14:39:01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随着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的深入贯彻落实,西安市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积极响应号召,加快建设AI教室、AI自习室等人工智能学习空间,强化教师AI素养培训,鼓励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学、育人、评价、教研等教育场景,以AI推动教学改革,构建师生与AI“三元互动”模式,打破沟通壁垒;以AI赋能“四人小组交流合作”,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改,确保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新学期,学校精心打造的人工智能教室,以及利用图书馆建设的人工智能自习室正式投入使用,为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学校配备了56 台定制化的智能学习终端平板电脑,安装了DeepSeek、豆包、kimi等国内AI大模型,为学生在AI辅助下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软硬件基础。老师将在这里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用项目式学习助力学生开启高效、智能的求索之旅。
该校教师充分利用AI技术,突破传统平面教学的局限,将教材具象化,实现知识传授从静态讲解到沉浸体验的升级。通过AI技术,知识点被转化为歌曲、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在八年级语文课堂上,王娅静老师在《社戏》一课中,先用图像生成将 “夏夜行船”等文字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接着,以“乡情”“童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与AI互动创作对联,并将AI与学生创作对联进行对比,感受两者差异,启发学生批判性地使用AI。最后,让学生在仿写中与不同AI 互动,通过润色前后对比,提升文本驾驭能力。
在七年级美术课上,刘心蕾老师以热播电影《哪吒2》为切入点,创新性地将AI融入美术鉴赏与实践环节。通过AI搜索辅助学生理解青铜器制造工艺,借助AI色彩分析技术,提取电影关键帧的色谱数据,动态演示色调如何营造魔幻氛围、强化人物对立关系;在纹样探究环节,AI纹样识别系统快速拆解饕餮纹、火焰纹、莲花等传统元素的结构。这种智能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让美术元素分析更加具象可感,更激发了学生的多维创造力,使科学技术真正服务于美育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九年级的道法复习课上,刘敏老师巧妙借助AI将十一初吉祥物“星灿”生成为卡通版师生形象,通过这些形象以问答互动的形式,将抽象的宪法知识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复习备考效率。不仅如此,学生们还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 AI 搜索国家宪法相关的课外资料,拓宽知识面,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老师们借助AI增加开放性问题的设计,让题目逐渐从“知识重复”向“思维训练”升级。
“请做出这份AI根据本章知识点设计的题目。”在七年级数学教师成鸣娟的课堂上,AI摇身一变成为"出题高手",甩出层层递进的同底数幂思维闯关题,瞬间点燃学生们的思维火花。课堂小结时,AI又化身"智能雷达",补充学生们知识梳理的漏洞,精准指出易错点,学生们受益匪浅。课堂的尾声,AI又变身"学习教练",为学生们送上专属"能量彩蛋"——"你拆解指数的眼神,藏着未来数学家的光芒!"整堂课AI像数学魔法师般点亮课堂,让学生们的思维训练火力全开。
七年级音乐教师赵越巧妙借用2025年央视春晚《秧BOT》节目,向学生展示科技与人文的和谐共生,引导学生借助AI技术创作歌曲,从旋律、节奏到歌词的精心构思与不断调整中,深入探索音乐与科技的交融。
在AI工具的使用上,学校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不同学习任务中精准借助 AI 工具正确获取信息、辅助创作、深化理解,让 AI 成为高效“学伴”。
“学生:Is it an elephant? Lily:Yes,you got it.”在七年级英语课堂上,时丽媛老师引导学生在与 AI 生成的虚拟人物 Lily 对话时,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在对AI连续追问中,学生逐渐掌握与AI对话的方式方法,熟练运用AI的答疑功能,让自己面对AI更加游刃有余。
七年级语文课堂上,陶星羽老师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不同 AI 工具的特性,分析AI的优势与劣势。借此引导学生认识AI 的局限性,理解AI在学习中的辅助定位,培养学生“智能工具驾驭者”的思维与能力,学会善用AI,而非过度依赖 AI,提升AI素养。
为防止学生在学习中误用、滥用AI,忽视伦理道德,该校教师们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AI与教育融合的真正目的,合理、合规地使用AI。
在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上,郑鹏老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新落成的AI教室,开展AI通识教育。他向学生深入细致地介绍了DeepSeek的发展历程以及创始人梁文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贡献,引导学生正视人工智能的“不完美”——无法替代人类智慧与情感的领域,强调人工智能伦理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至关重要性,勉励大家在学习和掌握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要保持对技术的理性思考,让科技在尊重人权、保护隐私、促进公平的前提下健康发展,在学生们心中播撒思考的种子。
在九年级数学课上,乔梁老师对AI生成的虚拟科学家提出“预测2025年中考题目”的要求,遭到AI拒绝。乔老师希望通过这番演示,警示学生技术工具必须服务于正向的知识建构,坚守教育公平性、学术诚信和伦理道德的底线。
面对人工智能的汹涌浪潮,“教师将被机器人取代”的论调此起彼伏,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的教师们勇敢迎战,积极拥抱AI,与之深度融合,重塑教育模式,激发学生思维潜能。
他们用实践回应时代之问:当AI深度融入授课、评价等全流程时,教育的终极目标愈发清晰——AI不是替代教师,而是让教师们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让技术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回归“人师”本质——做学生的思维点燃者、情感共鸣者、成长引航者,让教师成为不可替代的“灵魂工程师”。
未来已来,与AI协同进化的能力将成为未来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西安市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将为师生创造更加开放、协同、创新的教学环境,推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升级,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智能时代的光芒下,自信成长,智慧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