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县各中小学通过深挖地域深厚的历史文化,创新性地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以多感官参与、多领域渗透、多途径拓展,把红色基因文化融入教学全过程,为学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一是创新理念,搭建育人架构。学校通过以“善”为核心,从管理、目标、任务、习惯、实践、协同和生命教育七个维度发力,全方位地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尚“善”少年。学校精心绘制大思政育人课程德育图谱,将抽象的思政教育具象化、体系化。打破了分数至上的传统单一评价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品德修养、学业进步、社会实践、艺术特长、身心健康等多个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充足的精神养分与价值指引。

二是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开花。学校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在思政课教学方面,根据小学和初中不同学段的特点,因材施教,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小学阶段侧重于启蒙道德情感,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初中阶段则着重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学校大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定期组织集中学习,让教师深刻领悟思政课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三是红色赋能,探索实践路径。学校通过搭建起学生与历史对话的桥梁,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仿佛穿越时空,目睹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懈奋斗的场景,深刻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在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每年清明节期间,各学校组织学生前往潼关县烈士陵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学生们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缅怀先烈,深刻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激发奋发学习的热情,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成长的强大动力。

四是环境熏陶,构建育人共同体。学校通过精心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以“一训三风”为引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为抓手,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导向激励作用,营造出浓厚的育人氛围,极大地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通过有力举措,潼关县各中小学校逐渐形成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学校将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黄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