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技术之光照亮教学殿堂——语文教师与GAI共舞的思辨之旅
作者:张晓宁
发布时间:2025-02-26 15:45:11 来源:陕西教育新闻网·陕西教育客户端
当二进制代码流淌成诗意的河流,教育者的使命是守护会思考的灵魂。——题记
2月22日晚,我参加了《语文教育研究》编辑部主办的“语文三人行”线上公益直播讲座活动,认真聆听了由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正高级教师张东升老师带来的《GAI怎样赋能语文教学与科研》。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感悟如下:
一、 月下抚琴:GAI在语文课堂中的诗性栖居
感谢张东升老师开启这场科技与教学碰撞的思想盛宴。在教材研究的幽径上,GAI化身博闻强识的方志学家,能从百年语文教材库中精准提取“比喻修辞的嬗变图谱”,为教师重构知识脉络提供星图。这位数字助教最动人的,是它暗藏的教育灵性。在《携手AI解码古诗风韵:与古人对话》展示课中,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与AI生成的“李白”深切交流,学生的问题多样化,针对性强,AI李白也是对答如流,神态自若;《AI作文调色板(初三备考作文修改课)》中,AI将老师讲的作文修改口诀很快编辑成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真是让人惊叹AI的强大!当技术将文字解构为可感可知的多维体验,教师便成了点燃思辨火种的守夜人。
张老师还从教材研究、环境设置、课堂评价等多方面展示GAI对语文教学的辅助功能。认为GAI赋能深度学习,作为认知工具,在教学资源方面能进行信息检索、个性化推送,还能多媒介呈现,并进行学习评价;作为思维工具,能启发人们深度思考。
二、 灵剑双修:理性选择,多种工具为我所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Deepseek如同庖丁解牛之刃,能瞬间剖开学术文献的肌理;豆包则似诸葛连弩,可将零散灵感织就成逻辑缜密的论文框架。
然工具终究是器,精髓在驭器之人。张老师展示的提示词心法令我醍醐灌顶,恰似七弦琴的宫商角徵羽。Deepseek、豆包等工具各有所长,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或文本生成、或PPT制作、或教育科研,进行选择则使用,可单独使用,也可多种工具结合使用。当然,在进行使用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并给出有效的提示词。比如要明确角色+细化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张老师举例如下:
你作为一名专业的学术论文指导老师,现在需要优化文本段落,提升文本质量,切合学术范式。优化要点:其一,优化表达,精炼语句,摒弃口语化及主观色彩浓重的表述,提升用词精准度;其二,合理引用学术资源,为核心观点提供有力支撑,并规范标注出处;其三,重塑逻辑,突出核心论点,调整段落架构,确保论述连贯流畅;其四,剔除无效、冗长表述,保证内容紧扣主旨。插入待润色论文。
如此,才能借助GI生成你最需要的东西。
三、 格物致知:在技术浪潮中锚定教育本心
张老师展示了《祥林嫂》的AI人物插画和教材人物插画比较中,我领悟到,教材人物插画或许不很精美,但呼啸的风声,让更能烘托人物的悲惨命运。我感悟较深的GAI是教学的有力辅助,但教师要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着眼问题解决。关键是自己深度思考。批判性思维是穿透技术迷雾的月光,我们要教会学生在算法瀑布中打捞思想的金沙。
张东升老师最后强调,要让GAI的深度学习服务于人的深度思考、深度学习。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提出好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这让我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性悖论——GAI能解构万千文本,却永远无法懂得,为何黛玉葬花时会想起《西厢记》。在技术狂飙的时代,语文教师当如敦煌画师,既要善用矿物颜料(技术工具),更要守住壁画中菩萨低垂的眉眼(人文精神)。
因为我们终将明白:真正动人的教育,永远是两个灵魂通过文字媒介的震颤共鸣。


